一笔勾销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谢氏为生活所迫,只得带着他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朱姓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名叫朱说。由于是母亲从范家带过来的,范仲淹在朱家所处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年幼的范仲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范仲淹刻苦好学,一有机会就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辞别母亲,不远千里来到北宋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进入应天书院攻读。求学期间,他废寝忘食,昼夜苦读,从不浪费分秒时间,一连几年都是这样。由于生活日益贫困,有时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从没有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个舒服觉。范仲淹有个同学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对范仲淹勤奋苦学的精神相当钦佩,就告诉他的父亲。留守听了很是感动,让他的儿子带些好酒好菜送给范仲淹。盛情难却,范仲淹只得收下。可是他并没有去享受这顿美餐,而是任由这些食物放在那里直至腐烂。留守的儿子很不解,就去问范仲淹为什么这样做。范仲淹说:“我对令尊的美意心存感激,只是我喝粥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如果我现在就贪图美味,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苦呢!”
有志者,事竟成。四年后,范仲淹高中进士,不久就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他回家把母亲接来,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名。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进犯,边关告急。范仲淹主动请缨,要求到陕甘边疆去担负抵御西夏进犯的重任。由于范仲淹治军有方,爱抚士卒,在反击西夏进攻的战斗中,军民一心,频频取得胜利。从此,西夏人不敢再轻易进犯。在范仲淹的努力下,双方正式议和。
由于抵御西夏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一职,开始在政治上大展鸿图。他联合富弼、欧阳修等人进行改革,开始实行“新政”。
范仲淹推行“新政”雷厉风行,对官员的考核与任命极为严格。他亲自取来各地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毫不心慈手软。当他发现有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时,就将此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销,逐出官场,另外选拔一些比较干练的人上马。富弼对范仲淹素来恨敬重,看到他在整肃吏治上如此不留情面,不免有些担心,便从旁劝阻说:“把一个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掉很容易,可是这样一来,被勾去名字的人就要全家痛哭了!”范仲淹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千家万户悲哭要好得多吧!”
遗憾的是,由于改革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不到一年便夭折了。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相关成语故事
- fēi niǎo jīng shé飞鸟惊蛇
- shēn xiān shì zú身先士卒
-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义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解弦更张
- dēng táng rù shì登堂入室
- fēi é fù huǒ飞蛾赴火
- lǐ jiǔ bù shè醴酒不设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来
- jù mǐ wéi gǔ聚米为谷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ú rén huò lì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yù mǎn xìng lín誉满杏林
- jué sè jiā rén绝色佳人
- bào zǐ nòng sūn抱子弄孙
- mǎ chǐ tú zēng马齿徒增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dàn wán zhī dì弹丸之地
- fèi qǐn wàng shí废寝忘食
- lí qiū zhàng rén黎丘丈人
- yáng tāng zhǐ fèi扬汤止沸
- miàn miàn xiāng qù面面相觑
- wú niú chuǎn yuè吴牛喘月
- dé gāo wàng zhòng德高望重
- guà xí wéi mén挂席为门
- sǎo chú tiān xià扫除天下
- nán kē yī mèng南柯一梦
- dà fā léi tíng大发雷霆
- zì bá lái guī自拔来归
- liàng tǐ cái yī量体裁衣
- bào hǔ píng hé暴虎冯河
- shī zhī dōng yú失之东隅
- jì mèng zhī jiān季孟之间
- huā zhāo yuè xī花朝月夕
- dāng rén bù ràng当仁不让
- hóng shéng jì zú红绳系足
- jù rén qiān lǐ距人千里
-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为五斗米折腰
- guā tián lǐ xià瓜田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