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的释义
拼音 luàn tán
词语 乱弹
基本解释
乱弹[ luàn tán ]
⒈ 戏曲名词。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⒉ 戏曲名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⒊ 戏曲名词。指京剧。
⒋ 乱说,胡扯。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名词。自 明 至 清 初, 陕西 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后亦以此称梆子腔系统的戏曲。
引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秦 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⒉ 戏曲名词。 清 代 乾隆、嘉庆 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引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两 淮 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 崑山 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⒊ 戏曲名词。指京剧。
引瞿秋白 《乱弹·乱弹(代序)》:“在 同 光 之世,我们就渐渐、渐渐的听着那昆曲的笙笛声离得远了……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黄,居然登了大雅之堂。”
⒋ 乱说,胡扯。
引瞿秋白 《乱弹·乱弹(代序)》:“于是乎,咱们不肖的下等人重新再乱弹起来,这虽然不是机关枪的乱弹,却至少是反抗束缚的乱谈。”
国语辞典
乱弹[ luàn tán ]
⒈ 清代中叶对当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的泛称,寓有贬意。以多种乐器合奏,纷杂嚣乱。剧词和音乐通俗易解,受众多人民的喜爱。
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⒉ 梆子腔系统的戏曲。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拔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引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⒊ 台湾北管戏的俗称。参见「北管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