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刑的释义
拼音 tú xíng
词语 徒刑
基本解释
徒刑[ tú xíng ]
⒈ 刑罚名。将罪犯拘禁于一定场所,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其名始于北周。今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
英imprisonment; prison sentence;
⒉ 服刑期。
例判十年徒刑。
英term of imprisonment;
引证解释
⒈ 刑罚名。将罪犯拘禁于一定场所,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其名始于 北周,并列入“五刑”之一。年数为一至五年, 隋 改为一至三年, 唐、宋、元、明、清 因之,惟刑等有所不同。今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或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时,可到二十年。
引《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牧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
按,此即后世的徒刑。 《隋书·刑法志》:“﹝ 北周 《大律》﹞三曰徒刑……四曰流刑。”
《唐律疏议·名例一·徒刑五》:“徒刑五:一年,赎铜二十斤;一年半,赎铜三十斤;二年,赎铜四十斤;二年半,赎铜五十斤;三年,赎铜六十斤。”
国语辞典
徒刑[ tú xíng ]
⒈ 对犯人依法监禁,并令其服法定的劳役。法律上分为有期、无期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