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胆道感染如何选用抗菌药

胆道感染如何选用抗菌药

来源:

可用于胆道感染的抗菌药有多种,但是如何选择和使用却大有学问。总的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抗菌药在胆汁中的浓度
抗菌药能否在胆道感染中发挥有效作用,前提即是该抗菌药能否在胆汁中保持较高浓度。目前已知能在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抗菌药有4类10余种,即青霉素类:青霉素C、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先锋霉素、头孢他啶、头孢美唑、头孢米诺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其他:四环素族,林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甲硝唑、复方新诺明等。
抗菌药必须保持在胆汁中的较高浓度方能有效杀灭细菌,控制感染。但能否形成较高浓度,除抗菌药自身特点外,尚取决于肝功能和胆管有无梗阻。凡肝功能异常及胆管梗阻时,均可致胆汁可抗菌药浓度下降。在胆道感染疾病中常有胆管不同程度的梗阻现象,如痉挛或胆石致胆管不完全或完全梗阻。当胆管因梗阻形成高压(30厘米H20)时,则抗菌药不能经胆汁排泄致胆管,阻碍抗菌药的作用发挥。因此,在针对胆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的同时,应注意适当应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以缓解胆管痉挛,降低胆管内压,提高抗菌药在胆汁中的有效浓度。如果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应不失时机地及早手术解除梗阻及充分引流,方能更好控制感染及降低病死率。
■致病菌是否敏感
正常人的肝胆汁是无菌的,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菌群可异位转移到胆道产生致病作用,引起急性胆管炎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众多临床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胆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次是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和厌氧菌属、克雷伯菌属等。这些提示,临床治疗应该以氟哌酸、环丙沙星及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第二三代为主,配合甲硝唑、替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联用,以更好控制胆道感染。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选择2~3种有针对性的抗菌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更为恰当的敏感抗菌药用药。
■联用方案要合理
在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重症胆道感染的治疗中,抗菌药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全程和有效。其中,合理地联合应用抗菌药是控制感染的有力措施,但应注意一般以2~3种联合为宜,不要以为品种越多越好。在联用抗菌药时,一是要注意配合恰当,可将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内)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苷类、喹诺酮类)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也可将静止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如林可霉素,红霉素)联合应用,具有累加效效应;但不可联用繁殖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二是要注意方案合理,氨基苷类和喹诺酮类应足量应用,采用静滴途径,将全天用量通过静滴1次给予。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则最好每天两次给药或6~8小时给药1次为宜。最好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