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家指出:使用口服避孕药利大于弊
来源:
目前世界上约有1亿女性在服用避孕药,2000万女性接受激素替代疗法。但是,最近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一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通过综合数年来的多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服用避孕药可以增加患乳腺癌、宫颈癌和肝癌的风险,并将口服避孕药列为一类致癌物。此消息为美联社首发,国内部分媒体转载,传出之后,立即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那么,口服避孕药真能致癌吗?今后还能不能服用?日前,协和医院妇产科乌毓明教授、范光升教授等几位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专家共同给出了答案:使用口服避孕药利大于弊。■“增加致癌危险”并非新发现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主任委员范光升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指出,“口服避孕药可以使10%的育龄妇女增加患癌的风险”,这是译法不确切造成的不确切说法。
她表示,根据对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的原文来翻译,应当是“口服避孕药可以使服(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增加10%的患癌风险”。两种说法的含义存在很大差别。
其次,关于口服避孕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该机构最近得出的“避孕药可以增加患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危险”的结论不是新的发现,只是在综合了以往多项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结果后,把口服避孕药的患癌危险等级提升了,以告诫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需慎重。因为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口服避孕药属于非处方药,育龄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到药店去买。而有些妇女,主要是各种肝病患者和有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家族史的育龄妇女,如果买药之后既不看说明书,也不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就随意服用,就有可能增加患癌危险。
■我国口服避孕药很安全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吴尚纯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由口服避孕药而给妇女带来的致癌风险很低。这是因为:我国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很低。目前多数人认为,在口服避孕药中,由雌激素导致的患癌风险要比孕激素大。而我国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仅为30微克或35微克,所以安全性较强。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多为年轻的未生育女性,不仅人数比较少,她们自身存在的各种患病因素也少。
口服短效避孕药的使用年限比较短。年轻女性一旦生育之后,多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等长效避孕措施,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了。
■口服避孕药非最危险因素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乌毓明介绍说,首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癌症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但患癌的危险是由多种不良环境因素构成的。例如在口服避孕药尚未出现之前,有些妇女就得了宫颈癌、乳腺癌,这不仅与这些癌症存在激素依赖性有关,也与这些妇女的家族遗传史及病毒感染有关。又如很多肝癌是由乙肝造成的。应当说,与吸烟、不洁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相比,口服避孕药给人们带来的危险要小得多。但很多人对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却不以为然。因此,处在多种不良环境因素构成的患癌危险下,我们提倡人们进行定期的防癌普查。
其次,在重视口服避孕药会产生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保护妇女生殖健康带来的多种好处,如降低50%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危险,而其病死率要比宫颈癌、乳腺癌高得多;避孕效果非常高,减少了因避孕失败导致的人工流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如子宫穿孔、葡萄胎、盆腔炎、不孕症等;因口服避孕药导致的病死率低于妊娠妇女和35岁以上未服用避孕药的吸烟妇女;停药后可很快恢复生育力,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减少了妇女对妊娠的恐惧,使性生活更加和谐;减轻痛经,改善月经周期;减少缺铁性贫血;减少急、慢性盆腔炎;减少良性乳房肿块和卵巢囊肿;减少异位妊娠;减少雄激素过多;对骨质疏松、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等疾病具有抑制作用,以上避孕药的优点减少了我国妇女约90%的住院人数。
尽管如此,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口服避孕药除增加一定的致癌风险外,尚存在增加静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口服避孕药和采取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在首次服药前要向专业医生咨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