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抗结核药可与参苓白术散同服胃肠副反应明显降低

抗结核药可与参苓白术散同服胃肠副反应明显降低

来源:

在结核科临床中,常见一些肺结核病人服用抗结核药后(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环丙沙星等),出现呕恶、纳减等胃肠副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脾胃虚弱的肺结核患者。由于病人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身体日渐虚弱,生活质量日益下降,常可导致病人难以坚持服药而中断治疗。因此,如何有效缓解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胃肠副反应十分重要。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医科发挥中医优势,应用参苓白术散随症加减治疗该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研究人员认为,本病病人症见面色萎黄或淡白,恶心纳呆,胸脘满闷,或吐或泻,形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脉缓弱,应属脾胃气虚证,故对本组观察的全部30例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山药、莲子、炙甘草、茯苓、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随症加减治疗。兼见口淡口干,咳嗽无力,痰清色白,午后潮热,盗汗自汗,气阴耗伤者,加黄芪、沙参、玉竹等益气益阴,和胃止呕。兼见口苦口干,肢体困重,久咳不止,咯痰黄稠,气虚湿热者,去党参、炙甘草,加太子参、鱼腥草、生麦芽、芦根、夏枯草、法半夏、黄连等健脾和胃,清热祛湿。兼见泛酸嗳气,胸痛烦闷,善太息,气虚气滞者,去党参,加太子参、生麦芽、白芍、枳实、香附、柴胡、黄连等健脾和胃、疏肝降逆。每天1剂,7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继续服用原抗结核药物。
治疗三个疗程后,研究人员发现,本组病人共治愈26例,好转4例。说明抗结核药物致胃肠副反应多发生于脾胃虚弱患者,用参苓白术散补脾健胃能有效缓解抗结核药物所致的呕恶、纳减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因痨虫侵入,肺体受损,阴伤气耗,子病犯母,而致脾虚。用强有力的抗结核药,能有效治疗肺痨病,但同时因其对胃肠有刺激,又导致脾胃虚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呕恶、纳呆、腹胀。由于脾虚不能生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宗气无以生成,肺气亦虚。肺脾两虚,则见气短懒言,久咳无力,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肺气阴虚,清肃失调,加之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成痰,贮于肺,肺失宣降而痰嗽喘咳。
因此,治疗上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施以培土生金之法。用补脾健胃的参苓白术散为主随症加减治疗,健运脾土,充养肺之宗气,既能止呕、增食、消胀、化痰,又能补益肺气,恢复宣发肃降功能。方中以四君子汤为主,重用山药补脾益肺滋肾以固本,白扁豆、莲子补脾健胃,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砂仁和胃醒脾,桔梗祛痰止咳,载药上行,增强补气健脾、行气和胃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白术、山药等能纠正胃肠病理损害,消除炎症,增加中性粘液,恢复胃肠的屏障作用;增加胃肠微绒毛、线粒体,胃酶元颗粒,升高血清D-木糖的含量。以往的临床研究也表明,益气健脾中药对脾虚证的胃肠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主要起恢复胃肠上皮的正常恒定更新、保持胃肠上皮完整、改善小肠吸收功能和胃肠黏膜防护屏障功能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用补脾健胃的参苓白术散随症加减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抗结核药对胃肠的刺激,消除或减轻胃肠副反应,可能与上述作用有密切关系。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