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的临床应用
来源:
氟西汀(fluoxetine)又名百忧解,为非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药理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释放的5-羟色胺的再摄取,故又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氟西汀除了用于治疗抑郁症外,对临床常见的惊恐发作、强迫症、贪食症、经前焦虑障碍等也有较好疗效。本品不良反应较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少,比较安全、用法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氟西汀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6~8小时达峰值,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半衰期为7~10日。一般起始剂量为20毫克,用药后1~2周起效。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80毫克,维持治疗量多采用每日口服20毫克或10毫克。◆治疗抑郁症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三环类相当,有效率为70%~80%,但不良反应较三环类少。国外报道,将536例首发抑郁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氟西汀或三环类(丙咪嗪或甲咪嗪)治疗6个月,两组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而氟西汀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要求换药的例数和就诊次数都明显低于三环类组。氟西汀不仅对重型抑郁症有效,对轻型抑郁症也同样有效,而且能预防抑郁症复发,治疗持续38周以上,复发率最低。对难治性抑郁症和其它药物治疗无效者,氟西汀同样有效。
◆治疗内科病伴有的抑郁状态
有的患者诉长期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有的感觉心悸、胸闷、无力,经各种检查未能发现内脏器官有病;另有许多内科疾病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常表现心境低落、愁眉苦脸、失眠、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这都是内科疾病伴发的抑郁状态,同样需要积极的抑郁药治疗,应用氟西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治疗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为急性焦虑发作,许多患者因突然感到心悸、气促、紧张、恐惧、失眠或濒临死亡感而送来医院急诊,但检查心脏均属正常。惊恐障碍可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SSRI的问世,使患者和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一项双盲试验研究显示,氟西汀每日20毫克能有效改善患者惊恐发作,汉密顿抑郁量表分、汉密顿焦虑量表分、惊恐回避分、预期焦虑分及总体功能评分均较苯二氮卓类有优越性。氟西汀10~40毫克控制惊恐发作后,以相同剂量或稍高剂量,每周1次,能维持治疗。
◆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以反复出现想要摆脱而难以摆脱的思想、意向和行为作为其临床特征,病程迁延,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为导致精神致残的重大精神障碍之一。过去氯丙咪嗪是治疗强迫症惟一有效药物,但停药后复发率高达65%~90%。一项试验中,用氟西汀治疗57例用其他抗抑郁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强迫症患者,从每日20毫克起始,在1周内快速加到每日60~100毫克,1年后50例患者中86%有效,复发率仅为23%。7例退出者也同样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在两项双盲对照研究发现,氟西汀疗效好,不良反应低于氯丙咪嗪,可以替代氯丙咪嗪作为一线药物治疗强迫症。
◆治疗贪食症
国外对120例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氟西汀对治疗贪食症有效且耐受性好。与以往采用的认知行为疗法联用效果优于单一的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
◆治疗经前期焦虑障碍
双盲研究表明,氟西汀能有效减轻许多妇女患者的紧张、易怒及烦躁不安等症状。1998年Steiner等治疗经前期焦虑障碍患者180例,予氟西汀20毫克/天或60毫克/天,持续6周,第1周即可见效。
氟西汀的不良反应较轻,但仍有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适。本药头痛发生率为20.3%,失眠、精神紧张出现率为10%~20%,还可能出现口干、出汗、视物模糊、震颤等较轻反应,多在开始治疗几周内消失。大剂量使用可诱发癫痫,有时可诱发躁狂,皮疹发生率约为3%。有研究显示,氟西汀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在女性表现为性欲缺失或性高潮障碍,但多数在减量后可缓解,因而停药者很少。临床还应注意,氟西汀与三环类合用可提高后者血中的药物浓度,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氟西汀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等合用,停用氟西汀至少5周后才能开始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此,临床医生在用氟西汀治疗时,应对该药了解透彻,谨防滥用。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