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天冷了,当心犯老病

天冷了,当心犯老病

来源: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弱,不仅会导致一些旧病复发,还容易诱发一些新病。虽然这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合理预防仍显得格外重要。日前记者就冬季老年人容易复发的几种疾病的预防措施采访了有关专家,请老年朋友牢记专家的提示,悉心呵护自己,健康愉快地度过寒冷的冬季。
力求稳定老慢支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它的患病率不仅与气候有关,而且其病情加重或复发也与寒冷天气有关。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浩彦教授告诉记者,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寒冷的气候常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极易受到感染,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在冬季病情复发。痰多、色黄、喘息加重,甚至出现发烧等,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而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是引发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
【提示】王浩彦教授说,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早期诊断,积极控制和治疗,则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乃至肺心病,因此为了减少复发,防止疾病发展,病人及家庭成员应该积极重视预防和护理工作。
(1)禁止吸烟、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但要禁止吸烟,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可以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另外,坚持锻炼,如慢跑、散步等,同时用冷水洗脸、洗手,以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
(2)净化环境、接种疫苗由于冬季室内的门窗紧闭,煤炉散发的煤气、油烟等会使病情加重。因此,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与小动物(如鸟、猫等)一个房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是预防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措施。
(3)调摄饮食、规范治疗饮食多喝蔬菜汤、药粥,以滋润肺腑,增进食欲。由于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使症状加重,故应少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一定要遵照医嘱合理用药、规范治疗,切莫自作主张想吃就吃想停就停,否则对稳定病情不利。
避开寒冷护好心
据专家介绍,入冬以来,尤其是北京下了这场罕见的大雪后,心血管病患者犯病的人数明显增多。
【分析】据解放军304医院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夏云峰大夫介绍,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很多,但冬季是发病的高峰。这是因为气温变化大,温差、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容易诱发心绞痛的发作,甚至是心肌梗塞的发作。另外,北方人食盐的摄入量较多,冬季出汗又少,对血管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提示】针对冬季心血管病易发的因素,夏云峰大夫提出几点自我预防的建议:
(1)尽量避开寒冷的诱因由于早晚温差比较大,老人尽可能少到户外锻炼,可以在室内做做健身操,也可以增加一些室内休闲活动,如在家中养鸟、养鱼、养花,或练习书法、绘画等。如果一定坚持锻炼,要重视防寒保暖,出门前最好有个预适过程,如先在阳台上活动一会儿或在楼道里站一会儿,对冷空气有个适应过程。另外,遇到大风、雨雪、寒潮天气,不宜作户外活动。待风和日暖之时,再到户外做一些缓慢柔和的锻炼。
(2)控制好多种疾病多数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可能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如果这些疾病控制不好,可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作。
(3)保持平和心态冬季容易使人的情绪低落,老人有心事要跟亲人、朋友多交流沟通,如果长期憋在心里也会“伤心”。
(4)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早上起床前自我按摩腹部,保持大便畅通、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夏云峰大夫强调,每年的12月份及次年的3月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强时期,也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因此,控制好以上因素外,如果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还频繁发生心绞痛,就要及时到专科门诊做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药物调整,以免发生心肌梗塞。必要时可以通过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达到根治冠心病的目的。
打好健脾保胃战
进入冬季以来,有胃病史的人旧病复发率较高,尤其是有些老年人觉得是老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引发了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等,给患者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分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李春生教授告诉记者,因脾胃喜暖而畏寒,如果天冷不注意胃部保暖,吃生冷的食物或让脾胃受寒,都容易导致脾胃发病或慢性胃炎、溃疡等老病复发。
【提示】李春生教授认为患有脾胃病的老人注意饮食、保暖御寒是控制脾胃病的主要手段。
在饮食方面应吃温热、熟软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粘、硬的食物,发病期更要注意。如大米偏寒应少吃,而小米、小麦面偏温可以多吃一点。适量吃一些牛羊肉,能改善脾胃的虚弱和虚寒状态。饮食要规律,食欲不好可以少食多餐。做菜时放些生姜及少量辣椒、花椒、胡椒、五香粉,对驱除胃寒有很大帮助。经常嚼服超市卖的闽姜片,可以减缓脾胃虚寒的症状和出现的疼痛。如果因胃寒出现了拉肚子现象,可以用山药、百合、莲子、红枣加适量的生姜和桂皮炖食,有止泻、暖胃的功效。中成药理中丸有健脾、暖胃、散寒、止痛的作用,如果出现上腹轻微作痛、气短、呕吐、大便稀的情况,可以服用理中丸,一次服用10克,一日三次,以胃中有热感为度。如不见好转,请及时到医院就医。
另外,冬季穿件保暖小背心,或在上腹部带一个兜肚,能够避免胃部受寒。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
老寒腿要常动
每年秋冬寒潮到来,“老寒腿”就会悄悄来临,轻者只要注意保暖,症状不明显;重者则连行走、下蹲、蹲后起立、就厕等动作都会有困难,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文良元大夫认为:气温骤降,突然的寒冷使膝关节一下子不能适应,便会使已有的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出现症状。由于老年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潮湿、缺少锻炼,骨性关节炎会在一夜之间发作,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才会好转,而且每年都有发作的可能。
【提示】文良元大夫说,到了冬季,有些患有骨性关节炎的老年朋友把自己关在房间内不出门,以为这是预防发病的最好办法。其实,“老寒腿”怕冻,但不怕动,如果不运动就会使关节更僵硬、更疼痛,使稳定关节的肌肉开始衰弱。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加强下肢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延缓病情。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绝对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如下蹲、对抗性比赛等。坚持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脚掌心,对预防“老寒腿”大有裨益,同时要合理饮食,维持正常体重,以减轻关节所承受重量的压力。
另外,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如出现活动时或活动后关节酸痛明显,应积极去正规医院就诊,以避免未及时治疗或未得到正规治疗而使骨性关节炎加重,错过早期治疗和保护关节软骨的最佳时期。晚期骨性关节炎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疗效很好。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