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高血压约等于发烧

高血压约等于发烧

来源:

压约等于发烧
来到民间中医网,收益匪浅,不仅治疗病,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因我患血压高多年,长期服用西药,药量逐渐增加,血压逐步生高,心脏、肾脏相应受损。来到民间中医网,一开始求三七先生诊治,后因我汛期工作较忙,服药不方便而中断了治疗,年底看到澄空诊室开诊、复泰草堂太忙,又求澄空先生为我治病,同时,多注意有关高血压的贴子,先后拜读了三七先生、澄空先生、紫极先生、深山老牛先生、知止先生、志一先生、小春先生等以及精气神先生等转贴的有关高血压的论述,使我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笔记及初步体会如下,请各位先生指教:
一、 血压不是病
“高血压者,寒束血管使之内收也。西医不知散寒,只知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量,譬如嫌松紧带太紧,反复拉抻,使之松懈。不但未去寒气病根,反使血管脆化,失去弹性,不能收缩,最后导致脑血管破裂之证。若作一下调查,极有可能所有脑血管破裂患者都曾经长期服过降血压药物。现代病多为西药副作用累积所致,对所谓科学深信不疑五体投地,实则于其原理一窍不通,过于轻信乃至迷信,实可悲可怜者也。”(三七生语录)
“我国现在有一亿人患有高血压,平均四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属於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以头痛眩晕,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血压升高为特徵。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凡高血压患者发病是有规律的,都与性交泄精和生气郁闷有关。性交过度就必定会损伤脾肾的功能,长期郁闷必定产生瘀滞而暗耗肾精,而且,肝气郁滞就会损伤脾胃的正常功能(肝木克脾土),并会因为气滞而产生瘀血。”(王正龙语录)
“血管是“管”,肠道也是“管”,胃是消化道膨大的部分是“粗管”,胃肠道这些管通了(大便通畅),血管自然就通了,血管通了,血压不就正常了吗? 西医只知道利水、降压、补水(打液体)结果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理不通。”(澄空语录)
“西方科学现在都说高血压有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其实中医,在古时候根本没有提到高血压的事。不把高血压当做一个病来看。而现在的医学把高血压叫做一个病,其实它应该是一个症状,好多种病的一个症状而已。
因某些疾病造成的,例如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都可能造成血压高。大部分这一类由于生病而造成的血压增高,我们称之为“继发性的高血压”只要那个病治好,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原发性高血压”,就是并非那些病情所造成的,而是说只牵涉到心脏血管的高血压,并没有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病都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其实,天气冷也可能造成高血压,喝酒或心情紧张、心情烦恼等这些也可能造成高血压。在中医的范围里面,他其实并不去做这些分别。”(精气神转贴)
“西医高血压之名是以安静状态测量肱动脉血压来判定的,肱动脉血压高时腘动脉血压是否高呢?没有此临床数据,而从高血压病患的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心慌、气短、乏力及下肢迟重无力等症状来看,其下肢动脉血压应不高于正常水平。临床所见,高血压患者的脉象多左关浮尺沉弱或沉紧。”(志一语录)
由上论述,十分清楚的阐明了高血压不是病,只能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血压高。因此应给高血压正名,应称作血压高。我是学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淤积了,要通过原来的流量,水位自然雍高。如果用管道供水,管壁锈蚀,糟率系数就会加大,要通过原来的流量,只有加压。
二、发烧也不是病
“当你或者你的小孩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也许你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是否发烧了。尽管发烧本身不是病,它通常是你的身体发生了问题的一个迹象。然而发烧不一定是件坏事。事实上,发烧有可能是在帮助你的身体战胜数量众多的细菌和病毒的感染,而发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为发烧能在不同情况下发生,其他迹象和症状通常都有助于辨识原因。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何发烧,最好不要试图降低体温。这样做只会掩盖你的症状,使得更难确定病因。除此而外,有些专家认为,强行降体温事实上会干扰身体的免疫反应。这是因为引起感冒和其他肺部感染的病毒在低温下繁殖得更快。事实上,身体会通过产生低烧的方式来帮助消灭病毒。除此而外,多数发烧通常时间较短,一般几天就没事了。”(寻找中医转贴)
三、高血压约等于发烧。我们不妨把以上两点做一下比较,二者是多么的相似。都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表象。人们在遇到发烧(体温高)的时候,大多会考虑一下病因。但发现血压高的时候,多数人就把血压高当作高血压病来治疗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医的治疗过程:
发烧—用体温表测体温—服退烧药、打退烧针,或者直接吊瓶,如此反复。
血压高—用血压计测血压—服降压药、或者直接吊瓶,终身服药。
因此西医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仅仅治得是表象,根本治不着病,所以奉劝那些血压高的人,及早放弃西医治疗,加入到中医治疗血压高的行列中来。
我是门外汉,不当之处,请各位先生指教。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