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生
来源:
#e#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9原载于《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8月总第27卷第8期
古人做任何事,都要择吉日良时。《礼记·曾子问》:“择日而祭于弥”。连出门行走都要,如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的“三年不得归,选日遵路”。对饮食的选择,孔子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 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论语·乡党》)。“盂母三迁”,是为了选择居舍。就绿化,宋·嘉定进士章樵注谢眺诗中“积芳以选木”谓:“园林丛集众芳,进选佳木植之”。还有许多,如宋·郭彖《暌车记》的“李通判女既笄,遴择佳婿,久未有可意者”。《司马法·用众》:“选良次兵,是为益人之强”。郑观应《致潘兰史徵君书》:“须先定人格,……不合格者,不准入选”。《论语·颜渊》:“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臬陶,不仁者远矣”。郑观应《知耻图·后序》“各省广设制造厂,选聘专门名师为之教习”。唐·元稹强调国家用人必须“选才养士”(《代谕淮西书》)等。从个人的私生活到各种技术人员,到国家政府用人,哪个不是经过选择的。
有病,必须求医求药,否则就是“坐以待毙”。不论什么药,必须通过医生的手。否则,胡乱取用,更加危险。但对生死殊途有权支配的医生,倒漠然不重视,《汉书·艺文志》“有病不治,常德中医”,是求医良言。意思是医生有上中下三等,上医治病必愈,下医不干掉病而干掉你的命,中医虽然本领不高,但也决不医你的命。所以,并非要你不治,而是说你碰到了下医,倒不如不治。
个人决不可能先通过学习怎样生病、怎样求医的培训班而然后生病。但对医生的鉴别还是如辨别伪钞一样,加以注意观察,大多能心中有数。好在现在正规医院为主,个体寥若星辰。也就可减少遇到“下医”的机会,但并非医院里没有下医,可能还多哩。
技术高低是内在的,不能一望而知。但“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1]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