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药用植物油松(松香)针锈病

药用植物油松(松香)针锈病

来源:

[b]药用植物油松(松香)针锈病[/b]油松
[b]学名[/b]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属松科常绿乔木。以油松的油树脂除去挥发油后留存的固体树脂,即松香入药。此外松节、松花粉、松针、松树皮等也都可入药。具有燥湿怯风、生肌止痛、活络等作用。分布在陕西、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b]症状[/b]染病松针初生褪绿斑,长短不一,在斑段的正面现丘疹状褐色小点,排列成行,后转成暗褐色,且在褐色丘疹的对侧产生黄白色至桔黄色的疤囊,高1—1.5mm。疱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后留下白色膜片,以后破裂脱落。病叶逐渐枯黄脱落。年年发病的油松主枝变短,严重时松枝干枯或全株干死。(图左)
[b]病原[/b]Coleosporium solidaginies (Schw.)Thum.称一枝黄花鞘锈,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锈孢子器生在针叶两面,有舌状包被,锈孢子浅黄色串生,近球形或椭圆形,孢壁有1处平滑,余密生小疣。其转主寄主为一枝黄花和紫菀,其叶背生桔黄色夏孢子堆,群生或散生。夏孢子黄色,球形或近球形,孢壁上小疣密布。后生冬孢子堆,产生圆柱形无柄的冬孢子。
[b]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b]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针叶后越冬。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到一枝黄花或紫菀叶上并进行为害,5、6月份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进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
[b]防治方法[/b](1)清除一枝黄花、紫菀等转主寄主,切除其侵染源,可有效地防治该病。(2)必要时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