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韩国传统医学教育及韩医师培养特色

韩国传统医学教育及韩医师培养特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XB]中医学源于中国,但自古就已经以其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先进的理念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韩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所受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从韩国传统医学的学术核心体系中得以显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韩医学在中医理论中融入了自身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韩国对韩医师的教育培养制度,既有与我国相同之处,亦有其独特之点,特别是在注重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法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有感于韩国设立国立韩医学研究生院[/XB]
□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6年笔者从《健康报》上获得韩国拟成立国立韩医科大学或研究生院的信息,近日从多年交往的韩国友人,亦是同道的原韩国东国大学韩医科大学附属韩医院院长李源哲博士的来信中得知,韩国国立韩医学研究生院已于釜山正式成立,李源哲荣任院长。我们都知道韩国的韩医科大学都是私立的,因而其保健福祉部(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部)决定成立的国立韩医学研究生院,是韩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国立的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充分显示了其政府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和发展的决心。韩国对韩医师的教育培养制度,既有与我国相同之处,亦有其独特之点,特别是在注重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法使笔者颇有感想。故而特请了李源哲博士介绍韩国韩医学教育的概况和韩医师培养的主要过程,籍此能客观地了解我们的邻居在传统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师培养方面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个人认为,虽然韩医渊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然而今天的韩国韩医师之培养方式却不乏值得我们思考和参用之处。
[b]1 韩国韩医学教育简况[/b]
韩国之中医(现称韩医学)的历史,与中国的中医学可谓是一脉相承。在全世界,除了中国,最为重视中医学教育,执业中医师地位和国民认同程度最高的当属韩国了。提起韩国之中医学,古代朝鲜的著名医学家许浚及其所著的《东医宝鉴》在中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亦被尊为韩医学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许浚在韩国近乎是家喻户晓。在韩国,韩医科大学(相当于我国的中医药大学)分布密度要远远大于我国,在其不大的国土上竟然有11所规模相当体系完整的韩医大学,算上刚成立的国立釜山韩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则是12所了。成立最早的前3所大学:庆熙大学、圆光大学和东国大学分别建校于1947年、1973年、1978年,虽然历史尚不久远,但却得到长足的发展。在韩国,韩医科大学的考生一直都是其国内高考生中的优秀者。在中国中医院校的外国留学生中,韩国学生的比重一直是最大的,仅此两点就说明了韩医在其国民中的地位(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韩医学虽然源于古代的中国,特别是明朝时期的学术交流对其医学的发展影响深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朝鲜民族逐渐地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如古代朝鲜的著名医学家李济马将(内经)的体质理论进一步发挥,结合其民族的体质特点,创造出了韩医学所特有的“四象体质医学”。纵观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史,既突出传统承学又重视现代化研究是其主要特点。韩国对医师(包括韩医师)的培养制度是十分严格的,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b]2 韩国韩医科大学及韩医师专门培养课程(过程)[/b]
韩国的韩医学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大学本科教育;二是深化教育,即研究生(硕士和博土)教育和临床专科教育;三是继续教育。大体上可归纳为院校式和研修教育。
2.1 韩国韩医科大学教育课程
虽然学校很多,但韩国每年全国也就培养800人左右的韩医师,可谓是精品教育。其学制基本上是6年制,大部分为2年预科和4年本科。韩医大学的课程主要可分为:原典(经典医籍))系列、理法方药系列和现代医学系列三大块,具体设置大体如下。
(1)预科2年:韩医学原论(包括内经、伤寒论、本草学等)、古(汉)文、各家学说、医古文(汉文)、医学英语、外国语(包括中文)、电算学、哲学、医史学、生理学、生化学、发生学、医学气功、医学统计等。
(2)本科前2年:韩医学原典(包括内经、难经、东医宝鉴)、本草学、伤寒论、运气学、经络学、针灸学、炮制学、法医学、保健法规学、温病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等。
(3)本科后2年:临床科目之内科学、针灸学、妇科学、儿科学、皮肤外科学、五官科学、神经身心学、四象体质医学、康复医学、推拿学、放射线学、临床病理学、急救医学、诊断学、影象医学、药针学、董式针法、舍岩针法(特色针法)等。
上述课程又分为教养科目、专业科目、相关科目,并设必修与选修课目。韩医科大学均实行学分制,大体上韩医学基础科目平均为30个,临床科目平均为23个,各大学的毕业学分数虽有所别,但大都约为60分左右。大体上可分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两大部分,其中传统医学课程课时与实习时间大约分别占57.9%和47.7%;现代医学课时与实习时间大约分别占了33.2%和39.5%,传统医学内容所占的比例要明显大于现代医学部分。虽然各校之间有所差别,但大体相近。以李源哲博士原来所在的东国大学之主要课目为例,现代医学中最大的两个课目中,生理学课时加实习共160学时,病理学亦160学时;而传统医学中原典医学课时加实习共192学时,伤寒论共128学时,本草学共224学时,方剂学共160学时,经络学共180学时等,并于3到4年间设2~4个学期的实习期。还有诸如韩医学概论、韩方食疗学、医院管理及医疗保险等各科目占学时则都不多但很丰富,可供学生选读。
2.2 韩国韩医科研究生教育课程
一般的韩医科大学都设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通过对韩医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深化韩医学理论,为使其更适应临床医学的需要,促进相关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作为教育部21世纪韩国头等事业的一环,设立了庆熙大学东西医研究生院、圆光大学韩医学专业研究生院,还有于近期成立的国立釜山大学韩医学研究生院。
(1)一般韩医大学校:设2年的硕士和3年博士课程,结束时要完成毕业论文。
(2)特殊大学校(研究生院):包括庆熙大学东西医研究生院,主要为促进两种医学体系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在疑难疾病的协作攻关,最终以达到结合之目的;圆光大学韩医学专业研究生院,主要设第三医学,韩方药的开发,韩医情报学。以促进韩医学的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实用化、世界化,增强东西方医学的协作,以及为韩医学治疗技术发展和客观化提供理论及实践模型的研究等。
2.3 韩国韩医师专业素质教育(见习期)过程
韩医师专业制度概括:见习过程,分为一般见习和专业见习。一般见习过程是1年,专业见习过程是3年。从2006年12月始,韩医专业专攻科目共为8科,为韩方内科、韩方妇科、韩方小儿科、韩方神经精神科,针灸科、韩方五官科、韩方再生医学科、四象体质科。无论一般见习医生,还是专业见习医生的见习韩方医院都必须是由保健福祉部指定的医院。大多数为大学附属医院,合起来约有29家医院,共2880张病床,此后还要通过国家组织的韩医师资格认证考试,2002年~2006年共有1177人通过,并依据保健福祉部相关条例接受管理(以上内容摘要自李源哲博士文稿)。
[b]3 韩国韩医学发展之特色[/b]
国立韩医学研究生院的建立,于韩国的医学领域而言亦是一件大事。从韩医学发展史看,虽然历史不短,国民认可度高,但一直以来主要是民间的行为,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相对有限。如针刺治疗虽较早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但中药饮片的应用却一直被排除在外等。而此次第一家国立机构的设立,不仅表现了其政府促进传统医学研究和发展的积极态度,更反映了其学术界致力于强化传统医学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医疗中的作用及其与世界相关领域内之学术地位之意不言而喻。作为我们的近邻韩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取我之长,亦形成了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韩医学教育和医师的培养方面的一些作法,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考。
3.1 教育重传统兼融现代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韩医师从学校到见习医之培养过程中的几个特点。首先从其所设的学科项目、课程的内容等方面上看,似乎与我国大同小异。然而从课程内容的比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来,即重视经典医籍,《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等原典部分占比重很高;中药教学注重本草学,传统与现代医学内容的比大约为7:3,设置较为合理。再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见习医师的培养则比我们要严格的多,特别是专业见习,其过程竟达3年之久。另外,韩国严格的医疗执业制度使韩医师不能像中国的中医师们能随意用中西医两种手段从事医疗行为。然这种体制反而促使韩医师们努力地探索用纯中医的方法去解决临床问题,充分挖掘传统医学的临证潜力。并从开始就强化了韩医学思维方式和临证素质,促进了韩医学学术的良性发展。国内曾流行这样的话,中医学是“中国播种,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漂香”,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中国播种”是毫无疑义的,“欧美漂香”则多是功利性的,至于“日本结果”,我看远非如此。韩国与日本在中医教育和研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尤其是日本,从公元6世纪至明治维新时期近1200多年中,中国医学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医学极大地吸取了中医学思维和方法,其学术水平曾一度达到很高境界,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医学家,如汤本求真、丹波元简、丹波元胤等,和医学名著如《皇汉医学》、《杂病广要》、《医籍考》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然而时至近现代,日本的传统医学体系基本瓦解,现代日本的传统医学与古代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日本对中医(日称东洋医学)管理体制带有歧视性,即必须西医本科毕业并获得西医行医资格后才能从事中医。据此笔者总结日本的中医现状是:教育方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医之教育体系和内容,现有的教育形式也只是为了让西医们在一定范围内大致能运用中医疗法,是纯粹的补充式教育。所谓的东洋医研究所也都是挂靠西医大学用西医的科研思维来研究中医。所以其特点是中药的基础研究较深,而中医临床思维研究则粗浅并走偏。试想这种体制下的学术只能是以西医的临床思维指导中医药,谈何深度和发展?所以导致日本的中医临床热衷于经方适应证的扩大而非辨证内涵的研究。而韩国则不同,其构筑于传统医学内核基础上之教育和培养体系,韩医师行医的权力和模式,以及良好的国民信赖之基础,基本上保持和促进了传统学术的独立、持续性发展。而且,韩医学同时重视传统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相互促进之良性发展。
3.2 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及其思考
众所周知,韩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因而韩国的韩医学教育亦非常重视传统学术之基础的培养,但同时又不忽视传统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如其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在某些中药的现代研究领域已经走在了前面。其中药的研发和精加工市场销售额要大于我们,而于临床则强调中医思维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前不久,余一友人在韩国攻读原典学(经典著作研究)博士学位,谈起其导师一年中要多次往返于中国,访问中医的历史古迹,研究中国的中医文化,而且还要求其研究生要晨诵《大学)《论语》,研读《易经》。许多韩医科大学都把《孟子》作为学生必修课,培养其中医之根。而且笔者所接触的韩医师、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修养普遍较深,所见所闻让人不胜感慨。联想到我们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有多少中医学人真正地研究过中国传统文化之内涵?而去领悟中医学术之根呢?当然笔者于此不想评价我国中医与韩国韩医之优劣。中韩两国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韩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形成了其自身的学术特点。以在朝鲜古医家所撰的古籍医著中最负盛名的《东医宝鉴)为例,这部书选录了我国明以前医籍的相关内容并分类编纂而成。在论述具体内容时多引用了金元四大家等诸家之论,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在我国已经失传了的医书,足见其所含之学术价值。从四书之学术思想来看,深受中国道家思想之影响,如韩国的学者就认为:该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和针灸篇五类,其独特之体例及“内景”等用词均源于中国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尤其是其法取五运六气,四象三法,注重精、气、神之三要素之道家养生思想等,足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密切关系。但其论述形式又有别于当时其它类似之医籍,特别是其以外境的头、面、手、足、筋、脉、骨之外形论治病证的分类方式颇具其特色。正是这种外来学术与本民族文化的相融,产生了《四象医学》这样具有韩民族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体系。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韩国在现代化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仍注重保护自身民族的文化。而韩医学教育更注重传统文化与医学之关系,加强中医思维内涵的研究。这种理念和作法是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从中吸取积极因素?当然,韩医学自身及发展中亦难免存在各种问题。从学术而言,双方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发展实为共赢之道。然而在今天的中国,民族文化意识仍在日益淡化,传统逐渐丢失。虽然从整体而言,中国作为传统医学的大国,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医仍在中国。但这主要是缘于一批传统教育出身的“国粹级”之名老中医们,他们不仅仅是著名中医大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堪称“国宝”,也是外国人纷至沓来求学的主因之一。对国内外的中医留学生们而言,能跟中国的名老中医临证学习是令其最为向往之事,且不惜一切代价而为之。而享有这些宝贵资源的我们自己又是如何作为的呢?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国宝级的这一代人已为数寥寥,且都是八十甚至九十以上的高龄了。如果我们一直是唯我独尊,不积极地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理论和经验,不加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研究和发扬,最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自己民族文化、我们中医的根都丢失殆尽了!在多少年之后,即使是现代研究占得了先机,传统文化及学术却落后他人,人们就要到别国去学习“地道”的中医,到那时我们将如何面对我们的先祖?
(本文部分资料承蒙现任韩国国立釜山韩医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源哲博士提供,并得到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传统医学院金军博士校对,在此一并致谢!——作者注)D2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