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火性炎热易伤阴

火性炎热易伤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称其为“六气”。“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但是,当这六种气候发生过度或不足的变化时,六气即为导致疾病的因素。火邪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自然界中的温热邪气侵袭人体导致火热类疾病称为“外火”。人体自身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亦会自内产生火热之邪,称为“内火”。《素问·调经论》说:“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
火热之邪为阳邪,阳主躁动而向上,就像火焰燃烧升腾向上一样。故火邪致病多引起人体上部病变,如头面部肿热溃疡疼痛等,火热阳邪上炎可扰乱神明,出现失眠心烦,狂躁乱动,神志昏迷等。由于火为阳邪,性质属热,故致病时最易损耗人体津液,往往出现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的症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种原因均可导致火热病症的产生。人身的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揉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中医学称为“少火”。但若阳气过亢即会发展为火邪,中医学又称“壮火”、“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温暑之邪可导致人体火热之病症,同样六淫中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变过程中都能够郁滞而化热化火。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痰、瘀血、食积、虫积均能化火。人体由于情志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的平衡,均可气郁化火,如“肝火”、“心火”等。另外还有一种火称为“虚火”,即由于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针对火热之证,中医采用“热者寒之”、“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清热的方剂如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中医学火的症证中除了称呼其五脏六腑之火(如心火、肺火)外,尚有郁火、虚火、龙雷之火。《续名医类案》记载薛立斋治疗一位妇人之证,该妇人平时易怒,每发怒则口苦,胸胁胀痛,乳房内时而刺痛。此外除了口苦之外,口中尚有辛辣味,薛氏认为这是肝肺火旺,用清泻肝肺之火的药物治愈。后来这位妇女又大怒,口又觉苦,且月经突然来而且量多,薛氏认为这是火热迫血妄行,以清热泻火配以凉血调血之药而治愈。可见情志不畅极易引起火热之证。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火,人体也离不开正常的阳气,即“少火”。只是不能过度罢了,这也是中医学阴阳平衡观点的一个体现。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