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结缘 指点群书——读温长路教授《书之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张瑞贤 梁飞 中国中医科学院书,对于爱书之人有着非凡的意义。常听书痴们说,如果一天不读书,连饭都吃不香、觉都睡不踏实。读书、藏书、向知音推介好书、与同道共议读书心得,以致自己亲自操刀写书——爱书之人,与书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温长路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个爱书之人。
温教授勤于笔耕在学界是出了名的,大大小小已有50多部著作问世。最近,书架上又添了一本新书——《书之悟》,由学苑出版社2010年元月出版。本书是温教授近年来书评和书序的选集。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吾说人书”,是作者为他人写的序言和书评,共40篇,是全书的主体;第二部分“吾说吾书”,是作者为自己的著作撰写的序、跋,共21篇;第三部分“人说吾书”,是部分学者为温教授之著作撰写的序、评,共19篇。
阅读别人的著作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好看的书引人入胜,可以使人废寝忘食;艰深的书使人睿智,常可反复阅读、不时玩味;不好看的书可以随手扔掉。但是写序、评,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了;如果写出的序、评有失公允或毫无创建,不是埋没了作者的才华,就是欺瞒了读者的智慧。好的书序、书评,非博览卓识者难以为之;而且往往需要评论之人反复阅读,既要统揽全局,还要抓住要点、写出独到之处,并通过对一本书、一个观点的剖析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以发挥书评、书序应有的启发、导向作用。这样写出的书序、书评,才能让人未读此书而先闻书香,意兴盎然而跃跃欲览;甚者还能令已读之人从新的角度感受新的见解,平添新的情怀。
作为爱书之人,品评他人著作可谓温教授平生的一大乐事。温教授写序、评极为认真,他的原则是“不了解其人品不写、不读其书不写、读不出味道不写、没有自己的观点不写”,所以他只给熟悉的人所撰写的好书写书序、书评。《书之悟》一书中,“吾说人书”中涉及的著作颇为广泛,上有中医耆硕干祖望的《干祖望医书三种》,下有青年才俊张效霞的《回归中医》、《无知与偏见》,每篇序、评都是温教授在反复阅读后认真推敲、精心撰写的。不长的篇幅之中,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常常能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闪光点,并能将原书置于学术大背景之中对其做出整体评价。我们大可将这些书序、书评当作该书的导读,因为看过书序、书评之后,就可以知道该书的内容概貌、创新见解、写作特点、学术地位等重要信息。同时,由于温教授学养深厚,文章极具文采,读起来既增长了学识,又是一种享受。
温教授与原书作者都很相熟,在评价上常由书及人;我们读完书序、书评之后,常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书作者拥有了亲切之感,如见其人。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张效霞,年轻而多有见识,气盛而颇具智慧,有真性情,有新见解;其所著《无知与偏见》一书直人快语,往往击中肯綮。温教授的书评《对中医存废百年之争的冷思考》中评价作者,“采取了写实的手法,直言不讳地把历史事实一一陈列出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广阔的视角、清晰的纲目、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地把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个透彻明白。说到痛快处,‘真高啊’、‘太精彩了’等激动之语溢于言表,出语警策;说到愤怒处,‘孺子不可教也’、‘脑子里进了水’等慷慨之词脱口而出,振聋发聩……”,不但抓住了原书的特点,而且也令该书作者血气方刚的形象跃然纸上!看了这样的书评,怎不使爱书之人动心?
再如《〈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一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李云教授通力合作、经过5年时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著作。温教授在书评《捕捉中医学深处的亮点》中恰当地评价该书是“一部耐人咀嚼的中医扛鼎之作”,该书“隐含着的许多亮点,使人有读之耳目一新之感”;指出该书就《太素》成书年代、传日年代的界定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史料,有新突破的进展;尤其是在音韵学和俗字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俗字是研究《太素》的拦路虎,多达数百个,出现频率逾万次以上;目前国内既懂音韵学,又通中医者寥若晨星,而钱超尘教授在这两个领域都是顶级专家。书评中,温教授热情地赞扬钱教授“对音韵学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准确理解《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敢为人先,知难而上,不仅广泛收录《太素》中的俗字489个,并且列出规范的汉字——对照附于术后,这对指导后人正确理解《太素》,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作用功莫大矣”。
凡此种种,本书各篇皆有味道、篇篇出彩,是部难得的中医书籍个人评论集锦。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