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赞纸鸢乘长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民俗原委】
风筝,最早源于我国。最早的风筝是用轻质的竹子、木头做成的,《墨子·鲁问》中记载的“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的事,指的就是这种原始的风筝。把风筝称为“纸鸢”是纸在中国出现之后的事,在南方则称为“纸鹞”。质为纸,形似鹰,命名可谓确切。后来有人在纸鸢上装了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鸣,恰似古筝之声,就叫作“风筝”了。唐时的风筝已相当讲究,“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高骈诗中描写的风筝在夜空中曲调参差、时隐时现的乐声,仿佛把人带到了天堂仙境。
【健康说道】
明代诗人徐渭写有《风鸢图》十首,成为后世公认的咏风筝佳作。那“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任骑牛弄笛儿”、“自古有风休尽使,竹腔麻缕不堪吹”的诗句,把风筝在天空自如运动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记》中不仅记述了清代风筝的品种有翼燕、双鲤、彩蝶、蝙蝠、凤凰、螃蟹、宓妃、双童等五彩缤纷的众多品种,而且描写了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风筝产地制作风筝的巨大规模和精美工艺。春天放风筝,是一大乐趣,玩者是手头功夫,看者是眼睛享受。
风筝是最早的飞行器
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的飞行器馆里,立有这样的字牌:“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作为原始飞行器的风筝,最初是用于军事的,担负着宣传、通讯、侦察等特殊任务。据说,楚汉相争时,正是韩信放飞在楚军兵营上空的风筝,使楚军陷于风声鹤唳、四面楚歌之中,项羽无奈自杀。陈豨反汉时,也正是运用风筝测量出兵营与汉皇宫间的距离。梁武帝兵困台城时,太子肖纲用风筝召来了外援救兵。唐德宗平息田悦叛乱时,大将张伍用风筝唤来了马燧的队伍……在古代,风筝不断出现在战场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年月里,它还经常从福建前沿飞跃金门、马祖,成为宣传祖国统一、华人一家的媒介。
放风筝是有益的健身活动
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户外活动,是体力锻炼、艺术欣赏、自然享受的综合。臂力和腿力的锻炼是最直接的,常放风筝能使人四肢肌肉发达、有力,且活动自如。心、肺的功能得到锻炼,使人的血流加快,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全身的代谢加强。大脑的适应能力得到调整,使人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立即对意想不到的迅速变化作出反应,并能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对于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者,放风筝更是有效的防治处方,使人在风筝的放飞中放松紧张情绪,恢复平静心态,逐步养成遇事不慌、泰然自若的性格。放风筝还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当眼睛远视物体的时候,睫状肌是松弛的,晶状体就可以保持扁平的状态,所视物象正好可以落在视网膜上,使眼调节活动处于休息状态。关于这一点,古人有清晰的认识,《燕京岁时记》中说风筝“儿童放之高空,最能清目”是对这一好处的总结。此外,阳春三月,天气晴朗,和风拂面,野外清新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视野,对人的心身机能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放风筝可以使体力、心力得到全方位的受益。
放风筝在现代更是时兴的文体活动。1984年,我国在山东潍坊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节,各色风筝争奇斗艳,各国来宾出奇制胜,使古老的风筝再次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之后,每年一届的国际盛会,把潍坊推向了“世界风筝都”的宝座。北京也开始于每年清明节后在大兴、门头沟两地举行风筝比赛,新颖别致的风筝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来宾。潍坊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风筝学校,使过去被认为是儿童“耍具”的风筝从此登上大雅之堂。五彩风筝当空翱翔,它带着人的智慧、人的创造、人的想象、人的向往点缀在神秘的蓝天,编织着无数美好的梦。
链接
风筝外传史
中国风筝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四世纪,而欧洲风筝的出现是1589年才有的事。法国人称它为“飞唐”,德国人称它为“飞龙”,而“唐”和“龙”在外国人心目中都是中国的象征,譬如国外把华人居住之地称为“华人街”,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一样。风筝传到国外后,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兴趣。在日本,九州、骏河、三河号称“风筝街”,每年风筝的销售量都在600万以上,还有数额达千万美元的对外贸易。在马来西亚,风筝的装饰要像人穿衣服一样漂亮,每年4月稻谷丰收后,东海岸边的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的天空是风筝的世界。在泰国,风筝比赛于每年三、四月在大王宫旁的王家田广场举行,1个蛇型风筝长达699米,成为风筝中的“世界之最”。在朝鲜,风筝的类型已有100多种,还有被称为“斗线比赛”的二人对抗赛,看看高空中谁能把对方的风筝线扯断。在美国,出售风筝的商店有90多家,年销售量约1.5亿只,平均每4个人拥有3只。在英国,年销售量达2000万只,平均每9户1只。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