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读高洪山的工程师聊聊中医②
来源:高洪山
[b]尊敬的高老师,您好![/b]很详细的看了您的文章。您的题目用“请孙娟指教”真的不敢当。我们未谋面,但我已经很佩服您对中医及您所做专业的深刻见地了。所以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向您阐述我看完这篇文章后的问题或共鸣。
首先我说说我对很多人都很难研究出中医“气”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中医里,有阴阳五行学说,但现在阴阳理论最大,因为我正要用阴阳理论来解释我刚才说的问题。
中医里指出阳为一切变化的,积极地,向上的,轻轻的,看不见(。。。)的事物;阴为一切相对不变的,内守的,乡下的,沉坠的,可视的(。。。)事物。大家都知道,中医里气为阳,血为阴。那么这就很简单的说明了气是不可见的,相反的,气为血的功能体现,血为气的实体,换推之,阳为阴的功能,阴为阳的实体。
功能是相对不可见的。也就是说研究“气”其实就是在研究“功能”,研究人的功能难道还算研究嘛?
我们是生物,我们有感情,我们可以彼此依赖跟辅佐,我们也可以吃喝拉撒,这些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功能”呀!难道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要靠科学家研究后才这样的吗?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相当自然地。研究中医的“气”就是这么绕弯子跟无奈。因为研究者本身不知道自己已经绕道了一个弯里了。他在转圈去找自己,岂不知道自己就在那。。。。。。
我不确定我是不是表达清楚了我的意思。但这个想法是我在给别人讲中医时这样迸发的,因为对方是美国人,所以我就给他们讲,气是function, can not been seen 而血是blood, it is visiable, the function is there because the visiable thing is there.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但是我很开放思想的,我会担心遗漏些什么,遗漏的也请用我以后的不断学习跟来自多方面高人的启发而更加充实吧。在此,高老师您的意见是什么呢?
其次,我读您文章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我以前一直否定的问题。
因为您用机械物理的道理解释了气的过程,让我发现这样研究下去,人造机器人真的会诞生!那时的机器人也会有感情,会独立思考,不是靠简单的程序,相反是变成了“自己找自己(像上面说的研究气的人)”的人~这个关键就是您没有注意机械本身,您却尊重并观察着多变的功能,这样研究下去“机器人人性化”应该真的会成功。说到这里,我会有些心虚,因为我对机械真的不懂,但是这种打破原本不接受能“人造人”的想法真的一下子被您分析问题的方法击破了!恩!这样看来,研究真的很有用,跳出来最重要。
很高兴能跟您分享愚见。但我真的很喜欢很热衷于宣传中医的作用,我希望人受益是根本。
在这个过程中有幸发现了很多有智慧的人,您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有幸,这些智慧之人可以坐下来再重放“制作《黄帝内经》”的全过程了。甚至能制作出更多巨作,因为您要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智慧的书确实丢了不少,这只是一个想法。回到现实,我很高兴认识您。让我们一步一步的走我们可以走的路,思想上飞呀飞呀超出宇宙去找到结合点:)
享受每一分钟,尊重每一个生活在周围的生命~
此致
敬礼
晚安
孙娟
2010-05-14 01:08:41
-----
[b]孙娟,您好![/b]
仔细读了您的来信,现在将我的观点与您分享:
我们的常识是,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态,在0-100℃之间见的是液态,0℃为固态,而达到100℃时为气态;如果我们学过《物理化学》研究物料分离和提纯原理时,就可以知道“相率”概念,讨论在平衡体系内相数、独立组分散与自由度(温度、压力)等变量间的关系,理解起来就十分困难。
其中,水的三相交点是T=0.01℃和P=4.579毫米汞柱,并延伸出三条二相平衡线,在离开这些平衡线的区域中,处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动态过程,当我们肉眼只看见(液态)水的时候,如果具有相率平衡的知识,显然可以“看见”此时此刻的水正处在疯狂的水汽蒸发和下雨的动态平衡,只不过由于上升量和下降量相等,也就是在该区域内具体(温度压力)点上的动态平衡状态,量相等,甚至水花都没有,当然可以将此认为是“点状”阴阳互抱,中医思考的应该只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下的条件,比起化工的高温高压的剧烈反应过程,数据温和的多,反应速度慢则能量效率高。
《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义是用物理的眼光看化学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化学变化往往看不见,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测量压力、温度、流量等物理量来判断物理的或化学变化过程和程度,举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有个锅炉在烧开水,在控制室里有温度显示表,当工程师看到温度超过100℃时,脑海中一定相应地产生水烧开了的镜像,尽管锅炉在另外的房间里我们没有看见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受过教育,知道水会在100℃时沸腾(常压),相应的,当医生接到化验室的检验报告时,医生就可以据此判断患者病情,因为他脑海里存在着相应的数据指标镜像。
由此,可以断定中医著书者脑海中可以看见“气”的镜像,如果学习者没有建立起看见“气”的镜像,则说明书没有读明白,显然,镜像建立的越多,知识层次就越高,这也就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道理,因为其通过读书认知,应该还有着某种实际体验的联想,则有可能建立起天下事的镜像。
显然,要一下子建立复杂的镜像比较困难,所以需要用类比,把一个熟悉的镜像放在前面,进一步放大推理可以容易些并记得住,可以想象前人是如何理解在腹腔里的“肝脏”?看到不高兴的事情会发脾气,这个部位会疼痛(屠宰动物时也看见肝的具体实物),由此联系到肝“生发”开窍于目,再联系到树木会“发”,可以点火,所以肝归类为木,这属于“看见”“点位”。
把五脏的“点位”功能串起来,再归类则是五行图,形成相生相克的路线图,后来发现还有些反常现象存在,增加相乘相侮项目,再增加外设,就是六腑,再通过前后推理,形成“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可以无限细分,形成复杂体系,显然这里需要建立时钟周期概念。
对阴阳加时钟的周期循环的最透彻的理解就是太极鱼图形,可以想象太阳(定点)发出热量,在太极鱼上放一根指针在顺时针(24小时)旋转着,显然指针极坐标扫过的黑白各占的位置数量是不一样的,可以隐含其中的阴阳比例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有所不同,其中正午最热,白占优势,午夜温度最低,黑占优势,插在中间的各个部分显然是次等热、次等冷的渐进过程,显然,还可以以年为周期,分为24个节气的变化,可以断定的是,中医以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来分类的。
该理念应用与系统大小无关,可以环环相套,也可以存在于单向活动中(有序向无序的自发过程),譬如说人的寿命有限,驶出出生的港湾后再也回不去了(然而,资源有限的单向运动,效率是最低的),而具体的一天当中,人的生命活动是转圈的,也就是工作和休息,古人已经分析过了,按时令作息具有最高的效率,因为温度较低的夜晚有利于潜阳入阴,而白天温度较高也有利于阳气上升,春天万物生长,肝主生发,应该多出去走走接接地气,顺势而为效率最高。
可以把人的脑细胞看成是极为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温度函数),长时间高强度运行则会过热损坏,所以要提高效率也需要转圈,因为大规模电路复杂所以产生智能和“情志”,这是量变到质变,不必非要强调人是高级和物质是低级的问题(之间肯定存在过渡区,可以想想太极鱼图形),值得注意的是“情志”若强走超过能力的直线,损耗太大,譬如说,获取情感是重要的,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然而存在重大受挫时应该考虑转回来,生命质量就会有所提高,这取决于“合法性”的解释。
佛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憎怨会、爱离别、求不得、五阴盛,神仙也救不得。
憎怨会是什么意思呢?路遇100个人,只看见那个让你恨的人,对99个可能会关心你爱护你的人视而不见;爱离别的意思则是总是怀念过去的好;求不得则是总是期望值过高。显然“合法性”的解释就是对环境的判断能力和妥协程度,撑不住的时候找个自我安慰的理由,硬抗式的走直线的负担太重损耗太大,不是不往前走,而是必要的时候转转圈。
我理解人定胜天是不存在的,科技永远不会超过自然,只是发现原本不知道的东西,或者高能耗合成一点东西,中医的哲理属于自然观,但为什么容易受到批判呢?因为转圈走的比走直线慢,很难定量分析,不容易形成团队组合专业分工,所以应该中西医结合,把圈划得大一些,这样就可以走的又快又好,现在西医过于强大,硬顶显然不合适,但是我们可以转圈,速度慢一点,但效率更高,这在资源不足时更有用,其实,教教养生,卖卖保健品,赚钱更多,干吗非要和西医争高低。
根据对您信件的理解,写了上述内容,其一是想说“气”是看得见的,关键是头脑中有没有建立影像,其二是累了要转转圈,这就是“天人合一”,我佩服前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理论的基础上,作出如此复杂系统的中医理论,我们作为后人跟着学习,包括那么多似乎很伟大的我们一直在仰视的大师,竟然始终没学懂,批判倒是异常激烈,十分奇怪?在互联网读书读烂了,见多识广,也就见怪不怪了,直线走不通时,该转圈时就转圈,似乎是打太极拳!合理养生。
不知是否说明白,请指教!
祝好!
高洪山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高洪山博客在国科网blog.tech110.net/?uid-10598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