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心系中医命运——读曹东义新作有感

心系中医命运——读曹东义新作有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程力刚 山东省滕州市医药公司
中医步入近现代之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里,被颠来倒去地审视、怀疑、批判,几近覆灭而幸存于今;在举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当代,中医学竟能早早地跨出国门,迎来五洲学子,走进世界各国寻常百姓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也反映着历史的必然,理应引起当代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近读曹东义教授新作《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不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而且被其中揭示的哲理所鼓舞,使我们看到中医学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前夜,随着人们对待生命科学的世界观、技术观、价值观的转变,中医学对于人类的巨大贡献将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中医现状如何?出路在何方?曾经困扰了无数学子,也是中医界当前和今后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中医临床一线,中医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历代中医名家成长摇篮的农村,中医的身影已经变成了“稀有”,农民们想要看中医必须进城去寻找,中医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中医的学术特色逐渐淡化,它的生存因为“不能来大钱,而被当作无大用”,逐渐被边缘化了,甚至大有淡出中国主流医学舞台的危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中医已经是“补充医学”、“替补医学”的身份了,中医的生存危机是不言而喻的,只不过很多人不敢直说而已。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对当前中医现状的调查评估结果,“全国真正能用中医思维治病的纯中医已经不足3万人”,其结论则着实让人心寒。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近现代中医史话》提供了不少事实证据。“鲁迅当年隐姓埋名骂中医”、“梁启超、傅斯年等人瞧不起中医”,使我们看到一帮文化精英是怎样影响了大众对于中医的目光;“余云岫寿终正寝真幸运”、“毛泽东撤职两位副部长惊天下”,让我们了解当初党和政府为了扶助中医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卫生部表彰中医研究成果”,说明中医政策的转变已经步入正确轨道;“结束‘文革’成立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的复兴有了专门的组织领导;“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究”,预示着未来科学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
《永远的大道国医》实际是一部简明的中医历史,只是与以往的史书只写过去有所不同。这部书不仅有“回看中医历史辉煌”,使我们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人物描叙,看到了中医标志性的历史成就;“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前辈为了与时俱进、吸纳西医知识、与科学共舞,所主动与被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重视中医现实作用”,充分揭示了不仅在应对传染病挑战、抗震救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中医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且中医对于慢性病、复杂性疾病,对于养生保健、治未病,都有西医所不具备的方法论优势,这也是“遥望中医未来复兴”的出发点。中医的未来属于“未来学”的内容,世界的未来学里还没有关于中医的多少介绍,《永远的大道国医》通过系统论、自组织理论、新生物进化论、复杂性科学等未来科学的探索,认为中医在思想方法上,是超越还原论方法,走向未来科学最为成功的典范。所有这些对于过去、现在的认识和关于未来的畅想,都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医的信心。
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挥毫泼墨,为《永远的大道国医》题词推荐,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先生为该书作序进行评介,为读者阅读本书指点了门径。曹东义作为国医大师的弟子,他精研中医学术,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可见中医学术传承只要“技术路线对了头”,就可以大有作为。该书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再现中医过去,用喜忧参半的事实展现中医现状,从客观、合作、发展的角度审视中西医方法的差异,在信心与期待中遥望中医的复兴。我们身在基层,也可以坚守阵地,为中医学的未来复兴,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笔者曾出版《传承中医》一书,不仅与曹东义教授所思所想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且得到国医大师郭子光先生的大力褒奖,认为中医界目前急需年轻一代,承接岐黄薪火,借新时代东风,燎原世界,大放异彩,迎来中医药最为辉煌的新时代。读着曹东义的新书,感觉中医学走出重重阻碍,迎来“待到平原天地阔,滚滚江河出山根”的新时期已经指日可待了!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