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字 受益终生——怀念陈继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朱步先今春回国期间,我在整理书柜时,一撂陈继明老师的信札及他亲手修订的部分文稿赫然在目,纸色泛黄,墨香犹存,睹物思人,感慨万千,不绝如缕的思绪回到29年前。
那是1981年春天,适值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开办省级进修班,我的老师朱良春先生将我带到他的身边,一面进修深造,一面做一些医学文献和临床经验的整理工作,机会难得,深感庆幸。而我和陈继明先生的师生之缘也不期而至。
我早就仰慕陈继明先生的学识,因没有侍诊抄方的机会,到该院后不久,便从他的学生王啸扬医师处借得其抄录的肝病医案,观摩学习。其中一则肝硬化腹水案,症见腹胀如鼓,形瘦骨立,二便艰涩,脉沉弦而数,舌光无苔,用生黄芪、天麦冬、楮实子、泽兰、益母草、白术、石见穿、糯稻根、郁李仁等补益气阴、化瘀利水之剂不应,转用熟地120克,配合苁蓉、黄芪、珠儿参、北沙参、楮实子、阿胶、鸡内金、白茅根为方,连进六剂,二便通利,腹水竟消十之六七,且舌润津回,纳谷转增。续予原方加减调理,腹水消退,诸症改善。读罢谛思,恍悟此乃“补下启中”法,王冰论述于前,张景岳引用于后,谓:“塞因塞用者,乃下焦气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更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治不知本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药过依然,气必更虚,病必更甚。乃不知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则下虚自实,中满自除。”此案理论上渊源有自,实践上用大剂熟地等以补为通,示人以法,是为创见。于是我将这些感想,连同其它读后心得,信手写了一篇“陈老肝病医案读后记”,请啸扬医师代为转呈,意在求教。谁料先生看了我的这篇习作后大加赞许,认为我能明其心法,遂约我到他家去畅谈。他谈兴甚浓,顺便讲了其它几则病例,均是初诊未效,复诊深究病机、转法转方而获验者,让我一并整理成文。数日后初稿写就,先生作了认真的修改,由我誊清后寄给《中医杂志》,以《临证辨误录》为题,发表于该刊1981年第十一期。
陈继明先生对此文的修改尽显才智。他将文章开篇的几行无关宏旨的套话删去,用“医疗经验从何而来?”这一设问句开头,提起总纲,也一下子吸引住读者。我深受启发,接着写道:“平时披览群书,博采诸家,此从间接来;临证细心揣摩,分析成败,此从直接来。”使文气贯通,以利铺陈叙述。他逐段逐句,一一推敲。先生笔锋雄健,文骨铮铮,不假虚饰,言必中的。于此道稚嫩的我,忽蒙明师指点,大有茅塞顿开之感,钦佩之意,感激之情,非可言喻。
陈继明先生要求医学论文必具新意,理明辞达,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反对人云亦云,剿袭雷同。力戒空话废话,冗长累赘。凡可有可无的字、句,统统删去,以求简洁。引用文献亦当恰如其分,且与全文呵成一气,而不是生吞活剥,断章取义,曲解古人。他对我说:“每一句话都要写实了。”他说“实”字时,明显加重了语气。真所谓“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句空”,“实”是他毕生的追求。虽然医学不是文学,但医学论文表述精确,同样要求文字有洗炼的功夫,“使篇无累句,句无累字”,而不是废话连篇,空洞无物。多年来,我一直回味他讲的话,努力按照他的教导去做,只是学力未逮,深恐有负先生的厚望。
务实求真也是陈继明先生自身治学的写照。先生学富五车,精研典籍,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对清代叶天士、王孟英、俞根初等医家情有独钟,尤酷嗜诸名家的医案。盖医案乃临证之实录,证治之委蛇曲折,医家之随机应变,悉在其中,足可窥其功力与匠心。他在探讨某些学术问题时,常随手从书架上取出某家医案,翻到某章某页,引用其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其惊人的记忆力超乎寻常。“读书不如读案”,先生乃是忠实的实践者。观某些方书,条分缕析,不容置疑,但尝有东抄西袭、陈陈相因之积弊,作者之真知灼见颇不多见,而医案多可存真。先生喜读医案,想亦有见于此吧!
从陈继明先生的医风与文风,足可见其职业操守之高尚。我数度为其整理临床经验,他总是实事求是,从不自我标榜,夸大失真,误导读者。1985年《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征文,有关方面要他应征,他来信说:“我本庸庸碌碌,无善可陈,虽承青睐,深感有愧。”其谦逊与严谨,溢于言表。我辈苟有这等精神,多一点谦卑,少一点自傲;多点沉潜,少一点浮躁……无论对人对中医药事业都是何等幸事。
陈继明先生对肝病证治有很深的造诣,又精研奇经八脉,晚年亲撰《肝炎与肝硬化的中医辨治》,于1988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惜乎天不假年,在此书问世前先生已归道山,令人不胜怆然!陈继明先生留下的遗产,不仅是他的各种著述,也留下了他宝贵的求实精神。一个“实”字,我终生受用,获益无穷。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