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骨折了试试小夹板

骨折了试试小夹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 周颖
下楼梯不小心跌倒致使腕部骨折的王女士,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治疗时接受了周中副主任医师的建议,选择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只花了几百元,1个月就痊愈了。这种价廉效优的小夹板治疗骨折并非医学科研新技术,而是一项昔日风靡、今朝冷落的中医传统技术。
小夹板发展历史悠久
公元4世纪,被称为小夹板创始人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公元8世纪,蔺道人把小夹板理论发扬光大并系统化、具体化。他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将小夹板的用法介绍得更加具体:“凡用杉皮,浸约如指大片,疏排令周匝,用小绳三度紧缚。”后世称他为中医骨伤科的奠基人。
明代永乐年间的朱橚在《普济方》里强调了手法整复的重要性,详尽论述了各种骨折小夹板固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是最完整的一本教科书,既有理论又重实践,图文并茂,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8法。值得一提的是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小夹板固定器具,如对脊柱中段损伤采用通木固定,下腰损伤采用腰柱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竹帘、杉篱固定,髌骨骨折采用抱膝圈固定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学习名老中医苏绍三正骨经验,博采各地中医正骨之长,总结出新的正骨8大法,研制成功新的夹板外固定器具。在其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中,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原则,将骨折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灾区救助凸显小夹板优势
只要是骨折,就要尽可能地保留血供,而小夹板技术很早就达到这一要求了。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生时,小夹板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温建民教授介绍,这是因为当时医院既没有手术条件,又没有手术器材,伤员又不能等,使用小夹板就是取材方便,处理方法简单,还不用开刀。
从小夹板的作用原理来说,它是以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来抵消骨折移位的倾向,以外固定的杠杆作用来协调肢体内部的平衡,使骨折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维持固定、矫正畸形的积极因素。
由于复位和固定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因此,骨折要首先区分是开放式骨折还是闭合式骨折。在地震灾区,95%的伤员是四肢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占30%,开放性骨折占70%。对这些骨折伤员,采取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方法,可以获得正确对位,整复也比较容易。如果患者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需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进行骨折整复。
针对闭合性骨折,主要采用复位和固定。医护人员就地取材,塌方后的木板、桑树皮、纸板都可以临时使用,以缓解病人的痛苦。针对开放性骨折,应当暴露伤口,充分消毒,避免厌氧菌的感染。
使用小夹板注意事项
小夹板是临床骨科非常有效且确切可靠的治疗手段,尽管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外固定材料层出不穷,但仍然不能动摇其在骨伤治疗中的地位。
现代的小夹板是厂家根据肢体的部位、长度及外形做成的不同规格及塑形的薄板,具有可塑性、韧性、弹性、吸附性和通透性、可调性、便于使用外用药、X线穿透性、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特点,既保留了关节的功能,又减少致残率。如桡骨骨折固定后,即刻可进行肘关节、肩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运动。
周中介绍,小夹板适应于四肢长骨的闭合性骨折者,如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股骨干骨折也可配合持续骨牵引使用;关节内或近关节骨折者,如肱骨近端骨折、肘关节骨折等;四肢开放性骨折和创面小或已经闭合伤口者;老年人及部分皮肤病患者不能耐受石膏固定者。
使用小夹板固定后,要注意抬高伤肢,观察患肢的颜色、肿胀等情况以及加压垫部位有无剧痛,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及时调整布带的松紧度,在复位固定后3~4天内,以保持布带能上下移动1厘米为宜;检查小夹板位置是否移动,定期进行骨折对位情况的x线检查,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