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冬令养生说进补

冬令养生说进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陈熠,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原副馆长、主任医师、教授。擅治肿瘤、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门诊部陈熠主任医师日前作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名医坐堂”栏目,就“冬令进补”等有关话题与广大网友作在线咨询,现综述如下。
为什么冬令要进补
陈熠说,冬令进补是我国用以养生防病的传统方法,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学会“顺四时变更之道”。这里讲的“四时变更之道”就是指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的规律。“逆之则灾害生,顺之则苛疾不起”,我们应顺这些规律来养生保健,重大的疾病就不会发生。“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季是岁末,也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自然界的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根据冬季“闭藏”这个自然规律,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及时充分地吸收、贮存于体内,来滋养五脏,养精蓄锐,以待来年。因此,冬令进补是人体顺应自然来保健养身的需要。
进补要结合具体情况
合理进补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因人而异:按性别、年龄、体质、劳逸、心情等不同的情况,有所区别。如儿童要有助发育、益智力;老人要增体力、抗衰老;妇女要补血;男子要益精等,用中医的理论来辨证调补。
2.因病症而异:可以把辨证论治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来用药,如失眠者,可加服珍珠母、炒枣仁、制远志等安神养心的药;伴尿路结石、胆结石者,可加服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清热排石的药;伴冠心病者,可加服丹参、桂枝、瓜蒌、薤白等活血通洛、温通心阳的药物等等。
3.因时因地而异:结合所处的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如正值严寒之冬,可能就要多用一些温热药,以帮助抗寒;相反,如遇暖冬,就应当少用温热药。结合风俗习惯,西北人喜欢吃补酒,南方人爱服人参、补膏等,总之,不能一听到冬令进补就随便乱用补品,而应当先调理好肠胃,弄清病史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补,才能做到合理、有效,如果乱用补品,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
因人而异调补
一个网友,30岁,有贫血、盆腔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史,但不太严重,想进补以改善体质,但以往喝中药时经常腹泻,她问喝中药进补时腹泻怎么办?
陈熠认为,在此就不仅仅是进补了,而是调补的问题。现代人往往不是营养不足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致疾病的发生。现在,患有慢性疾病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占有很高的比例,不能单纯用补的方法,而是要用调理、治疗、康复、调养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冬令进补应进一步,“升级”为冬令调补。如肠胃不好,经常腹泻,在看病时要提醒医生注意这个问题,应该会得到改善。
还有一个网友,冬天怕冷,经常手脚冰凉,想了解可吃一些什么补品。
陈熠说,冬天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多为阳气虚,可以吃益气温阳的药品和食物,如人参、黄芪、羊肉等等。但人参、黄芪的用量,应辨证施用,不可使用太过。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医生开方调理。
另有一个网友,46岁,经常觉得没有力气,舌苔发黄,很厚,问能否能用中医调理。
陈熠说,舌苔很厚,有时发黄,说明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也可能有食积,中医认为是痰湿阻滞,因此,要先调理好肠胃,然后才能根据体质请医生进行全面调理。
一个网友血压偏高,检查发现眼底血管硬化,问是否可用丹参、黄芪加三七粉调理,另外,芝麻、胡桃粉能不能吃。
陈熠说,年龄偏高出现眼底血管硬化是自然现象,但眼底血管硬化程度在Ⅱ级以上,就应注意保养,注意改变饮食习惯。如再有血压偏高,更要注意适当活动,不能单纯用丹参、黄芪、三七粉等益气活血的药,而要根据舌苔、脉象来辨证用药。吃芝麻、胡桃粉是属于食补,适合于血压偏高的人。因为芝麻、胡桃含有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陈熠最后说,民间素有“冬补三九”的说法。中医从“冬至一阳生”观点出发,认为冬至阳气渐升,阴气始退,此时进补最为适宜。对于那些病情变化比较大或病情不明确的患者,现在可以先服一些调理药,做一些准备,避免直接进补而走弯路。(龚游整理)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