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焕彩仰春晖——记我的从医之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陈为群 安徽省宿松县千岭乡毛坝医疗所我不知是几时修到的福分,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中医之家。从父亲口中得知,我的祖辈皆以医儒为业,既教书育人又治病救人,泽庇桑梓,造福一方,因而我幼小的心田便萌发意愿,长大后,立志行医、悬壶济世。
在我学龄前的记忆中,最早得到的知识是父亲用儿歌方式口授的《医学三字经》,知道了“医之始,本岐黄”,明白了“医者九流魁首,药为百草根苗”。随着年龄增长,我步入了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每遇寒暑假,父亲总是有意安排我来到他工作的区卫生院。在完成功课后,空余时间多在诊断室、中药房逗留,观察父亲怎样望、闻、问、切,怎样辨证处方,问问草药为什么要炮、烘、捣、炙,什么叫丸、散、膏、丹,诸如此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莫端祸福。”1981年在高中读书的我,突罹病殃,腰膝无力,举步维艰,困守寝室,坐卧不安,望课堂而却步,见体操而生畏,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辍学回家。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将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结合四诊合参,分析我的病因,对症论治。“知子莫若父。”父亲认为我先天不足(本人为早产儿),而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不足致使肾水不济肝木,从而阴血不足,筋骨缺乏濡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所以筋骨痿软,步履乏力,成为痿症,故欲治其病,必先固其本,强筋壮骨,滋阴降火应是首要。考虑须臾,父亲如数家珍地吟诵起《汤头歌》:“虎潜足痿是神方,虎骨陈皮共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制丸尝”。父亲告之此汤头方剂名曰:“虎潜丸”,意为潜伏下来的老虎,虎视眈眈,威风凛凛,随时动用强壮有力的四肢扑杀入侵之敌。方出《丹溪心法》,丹溪先生此方,用知母、黄柏、龟板、熟地黄滋阴降火,其中重用黄柏,立意降火为主,考虑病及筋骨,故配白芍柔肝养筋,虎骨(记得当年用豹骨代之)强壮筋骨,恐阴柔太过凝滞难化,故加锁阳壮阳益精,少佐干姜温中,陈皮理气醒脾。立方用意,极为周到,君臣佐使,无懈可击,可见匠心之独运啊!
父亲精辟的解释,增添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翌日,父亲亲自从药房为我购来上述诸药,碾末、过筛、打条、制丸……舔犊之情,尽在其中。说来也怪,服药两个星期,我的双脚开始有劲,渐渐腰不酸,腿不软,精神也饱满起来了,一剂“虎潜丸”使我彻底康复。
因病缺课,基础不牢,使得我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名落孙山,自小就想上中医药大学的梦想,成了一枕黄粱,旧病新愁,使得我一度消沉,一度徘徊。就在这时,病退归休的老父亲义正辞严地告诉我:落榜不能落志,茫茫人生路,迈向成功何止千万条,有志者事竟成,自学、师承同样可以步入中医神圣的殿堂。父亲的鼓励、开导,增添了我学习中医的决心、毅力,积极参加中医院校的函授学习。有父亲的耳提面命,我开始认识佶屈聱牙的《医古文》,系统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学习,反复阅读中医经典;有父亲的言传身教,我开始了寻因把脉,临床辨证。
由于家庭与中医药的渊源和积愫,加之从小打下的基础,我在学习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不仅在历年的专业考试考核中名列前茅,而且经治者的好评也赞不绝口。眼看着我在中医领域的不断进步,德高望重的老父亲总是在诊余告之我,要懂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意义。要正确对待医生、医道、医术三者的关系,聚师、父于一身的父亲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我为人之道、为医之道。父亲生前的诗句:“堂前诊断经年度,灯下医刊彻夜翻。三指寻因详六脉,一生岁月未偷闲”。无时无刻不在指引我、激励着我,特别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但愿世间民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等至理名言,令我永铭在心,没齿难忘!
我在从医的征途上求索了20多年,职业告诉我业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必须胆大心细,谦虚谨慎,一点骄傲疏忽都会给患者增加痛苦。曾作《心悟》以自勉:“业医犹似履春冰,战战兢兢应小心。自古精方除恶疾,从来良药济苍生。望闻问切当明鉴,捣炙炮烘要细分。欢乐万家无疫症,辛勤化作董公林。”诊余作《偶成》而兴感慨:“静坐多生悟,仁怀纳古今。《伤寒》求理论,《要略》见精神。指下阴阳了,案头虚实明。治疗循‘八法’,辨证问‘三因’。本草芳医国,经方活世人。修身养老小,种德渺浮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受家风熏染,加之对中医药的执着情怀,业务上不断进取,2006年我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乡村医生”。莫大的荣誉,使我诚惶诚恐,须知荣誉是过去的,学海无涯,术无止境,自己只有精益求精钻研医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才能无愧于今天的和谐社会,才能无愧于福佑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医药,才能无愧于人民,才能无愧于教我躬耕杏林的老父亲!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