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非“皆从正来”——与曹东义先生商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5月30日曹东义在《中国中医药报》刊登“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提出,“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邪气,都是由正气转化而来。比如‘六淫之邪’,是从‘六气’转化而来”。笔者认为此说有失偏颇,曹文所谓“非时失位即为邪”,仅是作为致病因素——邪气来源之一,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人的治病因素——邪气的分类认识已逐步深化。比如明代大家吴有性根据当时疫病流行及其诊治实践所作的《温疫论》,就不同意王叔和所谓“非时之气”可以导致温疫的论点。他认为四时气候,即使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异常能引起疾病,也无非是一般外感、伤风、伤暑之类而已,不足以造成疫病流行。惟天地间另有一种厉气,亦名戾气:“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并且以“守古法不合今病”的先进思想,另创了如“达原”、“三消”等新型的治疗方法。当时他虽然还不知病原微生物,但将其与“非时之气”相鉴别,也实为中医学之一大进步。
曹文说,“邪是一个与正相对而言的名词,邪都是因为‘不正’而产生的。《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席不正不食’;《左传·隐公十一年》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笔者认为,正与邪在中医学中是一个特定概念,“正”主要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谐平衡的维护机制,相对而言,“邪”就是导致失和或失衡的破坏因素。而《论语》所言“名不正”,未必是说明有了“邪气”,“席不正”也与“邪气”无关。《左传》所谓“政以治民,刑以正邪”里的“正”与“治”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邪”则属于罪恶。此话与中医说的“正”和“邪”也相去甚远。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