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医治心得   »  避瘟用温初探

避瘟用温初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
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温疫之中无忧疑矣”。“依时摄生”在《孙真人摄养论》、《千金要方·养生序》、《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都有详细描述。省却复杂的“依时”,简言之,“摄生”不外“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常欲小劳,莫大疲”等。如此看来,若以避瘟为目的“摄生”,其要不外乎气血条达、腠理通畅。
孙思邈非常强调温疫的早期治疗。他说:“若时气不和,当自戒勒,若小有不和,即须治疗。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早治,鲜不愈者。”邪尚在表,治疗较易。“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看来,温疫初得,及时治疗,腠理开通,气血和调是很容易治愈的。
“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体现了孙思邈的“上医之道”。“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千金要方》伤寒章首列辟温方二十余首,收录预防方有口服药酒、口服散剂、口服丸剂、外用粉剂、洗浴剂、搐鼻剂、薰烧剂、佩带香料包等,方剂中多用雄黄、菖蒲、川椒等温热药物。与当下预防传染病喜用板蓝根等寒凉药截然相反。刘河间认为温疫病机是阳气怫郁,热不得散,未病之时只要防其阳气郁结即可,“辛甘热药……发散者”(《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正当此任;喻嘉言认为温疫“未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此为上也”(《尚论篇·详论温疫以破大惑》)。皆说明避瘟用温之理。《千金要方》避瘟多用温药,促气血条达、腠理通畅,保持健康而防病,以实践说明了“可居温疫之中无忧疑矣”。当下预防传染病多用寒凉,不知其理何在。
《千金方》中辟温方及用法丰富多彩,如饮用屠苏酒(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心、乌头、菝葜),将药细切,以绢囊包贮,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渣置井中;薰烧太乙流金散、杀鬼烧药方等,方中多用雄黄、雌黄,鬼箭羽等药;涂雄黄散(雄黄、朱砂、菖蒲、鬼臼),于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以川芎、白芷、藁本,研粉与米粉调匀粉身;五物甘草生摩膏(甘草、防风、白术,雷丸、桔梗)灸手以摩囟门上及手足心;以桃枝煮汤洗浴等。古人在预防温疫方面还有很多经验,如端午节前后用苍术熏屋,或以苍术和辛夷、薄荷、苍耳子、紫苏、细辛、云香草等多种中药做成香袋、香囊挂于室内、佩于身上,以辟疫邪;李时珍谓“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以辟邪气;《和剂局方》仙术汤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这些都值得当今医学界借鉴。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