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冢
从正宁县城山河镇坐汽车至五顷原回族乡,在五顷原与二顷原结合的斜坡弯道的岘子处,有一东北指西南方向的高大古冢。古冢三面临谷,一峰耸起,高10~60米,冢西半部现修水平梯田18阶,每阶1~3米,阶面宽1~2米,上植核桃树近千棵。冢顶部原呈长方覆斗形,现为椭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1500~1800平方米。从土层成形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从冢三面临谷、水土流失情形看,原冢肯定更高大宏伟。当地老年人说是上辈传下来的“仙人坟”,再没有这么老、这么大、这么高的坟了。原先故坟上长满又高又密的松树,都说有神动。经考证,争期间砍掉的树是1958年后五顷原林场修筑、种植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帝陵帝冢”。rl]《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县东八十里子山亦称子午岭,即《史记》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庆阳知府赵本植编纂的《庆阳府志》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宁知县折遇兰编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真宁县,县治在罗川;今为正宁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10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黄帝冢所在地的五顷原和两顷原实系“五姓原””的转音。五5户人家,且是5个姓氏,两顷原也只有2户人,也是二姓。二姓或五姓,是陵户人数,可能是黄帝陵的守陵人。历代对守陵户都有定制。《万姓统谱》称:“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氏。”这里的居民可能就是世代默默无闻的黄帝冢的守护人。
- 郓城 1宋江故里
- 曹县 2郗堌堆遗址
- 东明 3高村合拢处石碑
- 东明 4窦土固堆古文化遗址
- 曹县 5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
- 曹县 6菏泽曹州牡丹园
- 牡丹区 7安邱堌堆遗址
- 巨野 8昌邑故城址
- 鄄城 9孙膑旅游城
- 东明 10东明古城
- 东明 11东明黄河森林公园
- 东明 12东明县毛泽东纪念馆
- 东明 13高村黄河抢险纪念碑
- 东明 14东明庄周文化广场
- 东明 15武庙华阳大佛山
- 东明 16东明黄河大桥
- 东明 17万福公园
- 东明 18东明县观光农业
- 东明 19东明文庙大成殿
- 单县 20浮龙湖旅游度假区
- 成武 21石佛
- 东明 22齐王阁
- 东明 23朱岗寺古文化遗址
- 牡丹区 24曹州百花园
- 东明 25东明石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