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文庙

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年间(1522~1566)毁于地震,知县钟岱重泾阳文庙(4张)修,万历四年(1576)、崇祯五年(1632)、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及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傅筹修大成殿,光绪十一年(1885)安吴堡周氏捐银4万两重修,规模宏大。文庙现存建筑有戟门、乐房、东西庑殿和大成殿等。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
- 中文名
- 泾阳文庙
- 地 区
- 咸阳城北27公里处泾阳县文庙街
- 地 位
-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时 间
- 明嘉靖年间
简介
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年间(1522~1566)毁于地震,知县钟岱重修,万历四年(1576)、崇祯五年(1632)、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及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傅筹修大成殿,光绪十一年(1885)安吴堡周氏捐银4万两重修,规模宏大。文庙现存建筑有戟门、乐房、东西庑殿和大成殿等。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历史沿革
查考旧志,对文庙始建年代均无记载。宋代邑人所著《重修文庙碑记》中载有宋元右五年(1090)重修文庙的情况。明嘉靖年间毁于地震,时任知县钟岱重修,明万历、崇祯和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都曾对文庙进行过修葺。文庙于清同治元年(1861)毁于同治回乱。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传绅修大成殿。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周氏捐银四万两重修文庙,建筑样式参照曲阜孔庙,仅是规模较小而已。建国初,文庙被学校占用,之后改为粮站、种子公司。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大成殿
面阔七间,进深四椽。九架梁,抬梁式结构,檐带双步梁。顶施布纹布瓦、黄琉璃筒瓦,檐施黄琉璃沟头滴水。各脊施绿琉璃构件装饰。前檐转角斗拱为五踩重昂。昂间檐枋浮雕薰炉、焰火。檐交角柱木雕龙首,口含珠。铁制龙须嵌抱垂鱼,垂鱼四面阳刻篆文“寿”字。角檩外端套黄琉璃龙首。前檐柱为整青石雕成,四棱体,四角双圆倒棱。柱础为青石雕须弥座。其上层四石浮雕文房四宝、博古等,束腰为水波纹,下层边角雕以几何纹。明间两柱柱础通体高浮雕游龙戏浪。柱头嵌木雕龙首。斗拱为三跳单昂,挑尖梁头亦木雕龙首代昂。戟殿(山门)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五架梁,抬梁式结构歇山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黄琉璃色边。脊施绿琉璃构件装饰。转角斗拱为五踩重昂。柱头形式及拱同大成殿相似。明间斗拱二攒,五踩重昂,为“品”字形。次间三跳单昂。有左、右耳各一间。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斗拱三攒,中为五彩重昂。两侧为单昂。台阶长19.95米,宽9.2米,高0.73米。边镶青石条。东、西庑殿
两殿相向而建,格局相同。通面阔十二间,进深一间,前带廊。三架梁,抬梁式结构,前带单步梁。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灰布纹沟头滴水。脊施灰平,顺花脊。铺间斗拱二攒,一斗三升,柱头亦同。柱础为八棱须弥座,浮雕花卉。东、西翼室
两建筑格局相同 , 三架梁,抬梁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屋顶前同庑殿相接,侧与耳室相连,顶施瓦件及斗拱等同庑殿。历史价值
20世纪90年代初,泾阳县又将文庙修葺,辟为县博物馆,馆藏陈列上至商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上千件珍贵文物,馆藏文物丰富,极具考古价值。文庙本来是儒学圣地,县博物馆的馆藏又丰富了文庙的内涵。近年来,泾阳县又在文庙遗址前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文庙广场,文化墙上以浮雕为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泾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化名人的风采。- 双桥区 1普乐寺
- 双桥区 2普宁寺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 平泉 4顶子城遗址
- 隆化 5土城子城址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6木兰围场
- 双桥区 7溥仁寺
- 丰宁满族自治 8凤山关帝庙
- 鹰手营子矿区 9四方洞遗址
- 双桥区 10殊像寺
- 平泉 11化子洞遗址
- 平泉 12会州城
- 双桥区 13承德城隍庙
- 双桥区 14须弥福寿之庙
- 双桥区 15安远庙
- 丰宁满族自治 16坝上草原
- 双桥区 17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 丰宁满族自治 18京北第一草原
- 双桥区 19普陀宗乘之庙
- 双桥区 20云山胜地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1御道口牧场
- 丰宁满族自治 22千松坝森林公园
- 丰宁满族自治 23喇嘛山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4御道口
- 双桥区 25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