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头遗址

杭头遗址位于莒县陵阳镇杭头村东,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出土刻有图像文字的大口尊,还有单耳罐、高领罐、双耳罐、壶、鼎、高柄杯、骨坠等大量珍贵文物。1992年6月,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杭头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头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遗址的发掘对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中文名
- 杭头遗址
- 所在地区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 级别批次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文号
- 国发(2013)13号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编 号
- 7-0238-1-238
- 时 代
- 新石器时代
- 地理位置
- 莒县陵阳镇杭头村东
历史沿革
1992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分别在1979年、1989年和2000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器物700余件,其中有大口尊、彩绘盆、白陶鬶等器物。该遗址对研究汉字起源、社会等级分化及新石器时代莒地先民生活面貌有重要价值。1992年,该处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头遗址位于莒县陵阳镇杭头村东,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遗存
遗址高出地面1. 5米,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该遗址 包括大汶口、龙山、周代、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刻有图像文字的大口尊,还有单耳罐、高领罐、双耳罐、壶、鼎、高柄杯、骨坠等大量珍贵文物。1983年3月发现。当时群众翻地,挖出白陶规鬲和高柄杯等遗物,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莒县文物管理所试掘,文化层在地表1.5米以下,保护较好。在20 余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大汶口文化及春秋、战国时期墓葬7座,灰坑6个。1987年春,又清理墓葬一批,均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比陵阳河遗址稍晚。共出土器物 300余件,有鼎、豆、罐、高柄杯、白陶规鬲、石铲等。在一个龙山文化灰坑中还出土袋足1件。1987年清理的8号墓中发现的一件灰陶尊,胸部刻划日火山图像文字,与陵阳河一件采集品上的图像“文字”造型相同。在遗址内还清理了3座春秋墓葬和1口汉井,证明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背景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1塔虎城
- 扶余 2大金得胜陀颂碑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3龙坑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4王爷府
- 扶余 5珠尔山
- 乾安 6乾安泥林
- 扶余 7万善石桥
- 长岭 8龙凤山风景名胜区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9妙因寺
- 宁江区 10宁江森林公园
- 宁江区 11三江口湿地保护区
- 扶余 12扶余古庙宇
- 扶余 13扶余县烈士陵园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14红石砬子遗址
- 长岭 15南城子石刻群
- 扶余 16前伯都古城遗址
- 扶余 17至圣先师庙
- 乾安 18井方明珠广场
- 长岭 19龙王庙
- 乾安 20狼牙坝景观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21孝庄祖陵旅游区
- 乾安 22云腾广场
- 宁江区 23大众休闲游憩区
- 乾安 24百年古榆
- 长岭 25龙凤湖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