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墓
李淳风的坟墓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李淳风祖籍岐州雍县(今陕西岐山)人,自幼聪慧好学,稍长,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而且很有胆识。贞观初年,援官仕郎,在太史局(相当今天的天文台)工作,六四八年升为太史令(相当现在的天文台长),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历算家。
李淳风的科学研究涉及了天文、数学、气象、仪器制造等各个方面。他甚至还撰写过一部名叫《演齐人要术》的农学著作。他的确不愧为一位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他对祖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贡献,特别是他首次集注算经十书的功绩,将永远被人们所纪念。
- 本 名
- 李淳风
- 别 称
- 道号黄冠子
- 所处时代
- 唐代
- 民族族群
- 汉人
- 出生地
- 陕西岐山
- 出生时间
- 602年
- 去世时间
- 670年
- 主要作品
- 《推背图》、《乙巳占》
其人其事
《唐书·李淳风传》:"李淳风,岐州雍人也,其先自太原徒焉。"后世据此多认为他是今风翔县人。其实,这是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偏面认为。随末唐初,岐山县行政区划迭经变动,主要是县治范围向西不断扩大。查李淳风生卒年月,恰好在此期间,若按他前半生言之,是属于凤翔县即古雍县人,但若以后半生论之,则算是岐山县人,此点早有论述:明代陆伯生《广舆记》就已明白指出:"李淳风,岐山人"。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人们提起李淳风,有口皆碑。古时候的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状况的很大制约。为了掌握主动权,人们就必须了解天气的变化。这就推动了我国古代气象科学的发展。由于李淳风有着深厚的天文学基础,以及他在工作上的便利,使他有很多观察和研究气象的机会。《乙已占》,就是他所写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气象学专著。李淳风在《乙已占》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两种风信器。一种是:"于高迥平原,立五丈长竿,以鸡羽八两为葆(羽盖),属于竿上,以候风。"另一种是"可于竿首做盘,盘上作木乌三足,两足连上,而升一足(古代神话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系羽下而内转,风来乌转,回首向之,乌口街花,花旋则占之。"这两种风信器,与汉代史箱中记载的" "(在长竿上系以帛条或乌羽而成的简单示风器)和"相风铜乌"(乌状铜质的候风仪)非常相似。从北宋汴梁(今开封)的相风乌和清代河工用的箱风乌的式样,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淳风所介绍的这两种风信器的大体轮廓。李淳风对气象学的贡献,首先他对风的观测和研究方面。在封建社会初期,对风的观测已比以前更为详细了,由风的4个方位发展到了8个方位,因之有八风之名,即:不同风(西北)、广莫风(北)、条风(东北)、明庶风(东)、清明风(东南)、暴风(南)、凉风(西南)、阊阖风(西)。到唐代后,随着海业的发达,由于船在海上航行经常遇到大风的袭击,因此更加迫切需要掌握风的情况。李淳风在观测研究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风向确定为24个。他还根据树木受风影响而带来的变化和损坏程度,创制了八级风力标准,即:"动叶、呜条、摇枝、堕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大树"。一千年以后,1805年英国人蒲福在《乙已占》的基础上,又加以补充改进,把风力从8级定为12级共13个等别。以后又几经修改,风力等级自1946年以来已增加到18级。李淳风的科学研究涉及了天文、数学、气象、仪器制造等各个方面。他甚至还撰写过一部名叫《演齐人要术》的农学著作。他的确不愧为一位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他对祖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贡献,特别是他首次集注算经十书的功绩,将永远被人们所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