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天主教

214
线旁,占地面积
6000
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天主教
1865
年传到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自
1865
年至
1949
年历经
17
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群众中已有信教的人,
1865
年从贡格-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教堂,有十五间的住宿。据说那时候盐井并没有多少户人家,很多地方是未开垦之地,
至
此这
两
位神父在上盐井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处,这也成了二位神父传教生涯中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后来又盖起了非常壮观的西式教堂(当时用英文传教),从此教徒们慢慢聚集在上盐井落户,教堂也随之逐步扩大,但在文革期间教堂原貌被毁。传教士们不仅在灾难之中度过难关恢复了教堂,而且还解决了群众住房等问题,让群众安居乐业,
使
他们逐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文化内涵。经过岁月的蹉跎,盐井不仅在传教上取得了成果,而且与巴黎教会区域的教士取得了联系
。
因当时四川甘孜的康定、道浮、芦霍、巴塘等都有了属于巴黎教会的传教区,也有他们的同道,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人员和物质上的帮助,后来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三省一区(藏区一带)所有的教堂
融合为
一个教区,教区设立在巴塘,后
因
多种原因教区搬到康定,教区专门设立藏文学校,让传教士上学学习藏文,这样可以更好地为藏族同胞传教。上盐井教堂第四位本堂神父叫尼德龙,他的成绩最显著,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书,而且设立了夜校,聘请本地的老师为信徒授课,让他们认字,自己翻译藏文经书,他的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信徒的素质,而且增加了信徒的数量,从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
大
,信徒越来越多,天主教在盐井蓬勃的发展起来了。在当
时
也经历了
不少的
磨难和波折。从
1905
年开始就跟佛教发生了争端,先是部分信徒死于佛教徒手中,后来虽然再没有发生过流血事件,但是一直受到刚达寺全体僧尼和信徒的欺辱,盐井的神父和信徒都敢怒不敢言,特别是最后一位外国神父,瑞士的杜神父在盐井传教期间双方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40
年左右刚达寺的僧尼第一次把杜神父驱逐出境,但在部分人士的协调下,杜神父再次回到盐井,可是仍一直改变不了受佛教徒敌视的局面,这样熬过了两年的时间,
1949
年佛教教徒第二次把杜神父驱逐出境,杜神父带着一位叫多西的教徒前往拉萨诉情,结果在路上死于刚达寺四位武装-的枪口下,这样便结束了外国传教士在盐井传教的
历
程。
而今上盐井村
80%
的群众
(
近
600
人
)
都信奉天主教,并有一名当地的藏族神父,名叫鲁仁弟。每周礼拜,念译成藏文的《圣经》。现在天主教的建筑风格兼藏汉之长,并保留了一部分西洋风格。信徒的名字一般都由神父取名,名字和欧洲人相似。人死后
(
自杀的除外
)
按天主教的仪轨进行土葬。信徒的生活方式、习俗都与当地藏民族相同,且有部分家庭既有信天主教的教徒,也有信藏传佛教的教徒
(
一家有两种信仰
)
。
- 沂南 1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 兰陵 2荀子墓
- 沂南 3北寨墓群
- 平邑 4南武城故城遗址
- 沂南 5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 临沭 6北沟头遗址
- 罗庄区 7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 沂南 8蒙山彩蒙景区
- 河东区 9青峰岭遗址
- 莒南 10天马岛
- 蒙阴 11蒙阴云蒙景区
- 莒南 12天佛旅游区
- 蒙阴 13云蒙湖
- 沂南 14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
- 临沂 15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 平邑 16天宇自然博物馆
- 罗庄区 17临沂盛能游乐园
- 莒南 18马鬐山景区
- 临沂 19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 临沂 20古城
- 蒙阴 21临沂孟良崮
- 沂水 22临沂沂水天然地下画廊
- 临沂 23洗砚池墓群
- 莒南 24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 平邑 25九间棚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