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安仁墓文革期间,刀安仁墓被毁,1987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盈江县政府拨款维修,1989年列为州级文保单位,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省政府拨款重造。
- 中文名称
- 刀安仁墓
- 地理位置
- 盈江县
- 景点级别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始建于
- 1913年
人物简介
刀安仁(1872—1913),傣族,又名郗安仁,字沛生,傣语官名“帕荫法”,云南省盈江县新城人,为干崖(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第21任宣抚使司,中国同盟会员,著名傣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童年在宣抚使司署内接受傣文、汉文教育,敏慧好学,颖悟超群,博览傣、汉文经史,所书欧体正楷俊秀坚挺有奇气。主要著作有《抗英记》、《游历记》、《狱中级事》、《傣文诗韵》、傣剧本《阿銮相勐》、《陶禾生》等。
人物背景
19世纪末,英帝国侵占缅甸并进而侵犯我边境,刀安仁率领各民族在八关九隘之间与英浴血奋战8年之久,多次将侵略者赶出国境。
1905年,刀安仁到缅甸、印度考察,在仰光邀秦力山到干崖创办军国民学校,培养人才。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被指定为同盟会干崖支部负责人,变卖家产资助革命,按照《革命方略》筹备滇西起义,1911年参与领导腾越九六起义,被推举为滇西军督府第二都督,1912年被云南军阀陷害在南京密捕入狱后转入北京监狱,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营救出狱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奉命前去山西考察全国铁路建设规划,回京后因病住进了一家在北京的德国医院,1913年春,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1岁。在京以上将恤典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孙中山等送了挽联、挽幛,灵柩送归故土,安葬于盈江县新城乡(街)背后的凤凰山脚。
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