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桩
人头桩是指砍头祭谷旧俗是用于放置猎到的人头的桩。 每年农历四、五月播种前后,还要举行送人头仪式,届时,由祭司和老人将上次猎获的人头骨送到寨外的鬼林人头桩上。
- 中文名
- 人头桩
- 外文名
- 无
- 词 性
- 名词
- 拼 音
- ren tou zhuang
民俗起源
思茅地区在50年代以前,西盟佤族在农作物种植季节,沿袭下来过以部落为单位,结合血族复仇猎取仇寨人头的祭典。节日活动
每年农历四、五月播种前后,还要举行送人头仪式,届时,由祭司和老人将上次猎获的人头骨送到寨外的鬼林人头桩上。鬼林人头桩为木桩,高1-1.2米,直径宽0.35米,木桩顶端挖空,将旧头骨置于其中,盖上一块宽0.35米的石板,人头桩上常刻有一个五官齐全的人头像,在头像周围又刻划一些斜方格,方格间涂有石灰和牛血。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佤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学的逐渐传播,猎头血祭的旧习俗早已被废除,佤山的人头桩早巳变成了历史陈迹。祭祀流程
砍头祭谷旧俗,包括猎头、接头和祭头等一套仪式。指挥猎头的首领由卜卦产生,猎到人头后,先放在木鼓房下的人头桩上,并在人头上撒火灰、让火灰和人头血一起滴落在地上,然后每家分血少许,在播种时同种籽一起撒到地里,认为可以丰于收。在血祭中,虽然认为人头是一种最高的献祭品,但对猎获的人头怀有敬畏感,故反过来又将人头作为祭祀的对象。祭头仪式分集体和家庭两种:集体祭祀以部落为单位;在猎到头后,先在建寨最早的老寨供祭,然后再分寨轮流祭祀。最后仍送回老寨。家庭祭祀仪式一般在太阳偏西时举行,先由接头人从祭司家中的祭台上取下人头,交给两个未婚妇女抬到木鼓房路上,猎头者在前,家人随后,鸣枪击鼓,到木鼓房后,将人头放在祭台上,并向人头撒米,祈求赐福。然后抬着人头绕木鼓房转九圈,边转边跳,再沿原路将人头抬回祭司家,转交另一家祭祀。各家祭祀完毕,再抬回木鼓房,由祭司将其置放在专供人头的竹架上,长2米,上部编成圆形箩样,直径0.3米。集体祭祀要杀猪宰牛祭献,家庭祭祀也要以猪、鸡作为祭品。- 西盟佤族自治 1三佛祖佛房遗址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 2茶马古道遗址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 3孟连宣抚司署
- 思茅区 4忙坝鹦鹉
- 澜沧拉祜族自治 5虎跳石风景
- 西盟佤族自治 6龙摩爷圣地
- 西盟佤族自治 7上城佛寺
- 西盟佤族自治 8藤索桥
- 西盟佤族自治 9人头桩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 10宁洱观音山寺
- 西盟佤族自治 11司岗里佤族村庄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 12孟连土司边境旅游区
- 西盟佤族自治 13国门第一寨
- 澜沧拉祜族自治 14邦崴过渡型古茶树
- 墨江哈尼族自治 15墨江北回归线标识园
- 思茅区 16洗马河公园
- 江城区 17斑鸠坡茶马古道
- 西盟佤族自治 18里坎喃朵塔景区
- 澜沧拉祜族自治 19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
- 景东彝族自治 20景东文庙
- 西盟佤族自治 21西盟革命烈士陵园
- 江城区 22勐康温泉景区
- 江城区 23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 景东彝族自治 24景东县文庙
- 思茅区 25云仙庙山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