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旧址原是国民党黔军25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
- 中文名称
-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 地理位置
- 遵义市红花岗区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占地面积
- 1155平方米
银行建设及发展状况
1931年11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筹建国家银行。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中华苏维埃银行)于在江西瑞金成立,行长毛泽民。自此,在中央苏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崭新的金融体系,成为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反对国民党军“围剿”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34年10月中旬,国家银行的14位同志编入军委直属纵队15大队,几百人轮流挑着一百多副担子,抬着黄金、白银、银元和印票子的纸张、机器,由一个连护卫着,开始踏上长征路。这个世界上最小银行业因此被称为“肩挑的国家银行”。1935年1月初,红军攻占遵义后,为了在后勤上保障部队的行驶,中央决定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由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任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其任务是掌握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党对土豪劣绅的政策、征粮筹款,用以补给部队或散发给人民群众。没收征发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利用部队休整机会,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货币发行和回笼工作。当时,红军指战员每人只有很少的零用钱,为让战士们在遵义城内能买到一点征途中必需的小物品,银行同志就公开发行苏区印制的钞票。同时,考虑到部队离开后,苏区货币就不能使用的情况,也避免敌人对使用苏维埃币的群众刁难、迫害,就以国家银行名义写出布告: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苏维埃币,并在狮子桥、丁字口、万寿桥等处没立兑换点,让群众自由按市价进行兑换。这不仅维护和提高了苏维埃币的信誉,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污蔑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积极性。同时,也维持了红军的经费开支。 1999年遵义市政府拔专款修复中央没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办公旧址。- 福泉 1葛镜桥
- 荔波 2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 荔波 3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 都匀 4平塘风景区
- 惠水 5好花红乡
- 三都水族自治 6怎雷水寨
- 三都水族自治 7水族古文字碑林
- 都匀 8都匀榔木水寨
- 瓮安 9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 惠水 10东山生态园
- 三都水族自治 11板告民族文化村
- 惠水 12波云湖
- 三都水族自治 13姑鲁产蛋崖
- 三都水族自治 14中和瀑布
- 惠水 15羡塘世外桃源
- 惠水 16九龙寺
- 龙里 17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
- 惠水 18摆榜梯田
- 三都水族自治 19水书摩崖
- 三都水族自治 20都江镇万人坟
- 三都水族自治 21石板寨抗日旧址
- 惠水 22“金蟾礼斗”观光台
- 三都水族自治 23巴茅
- 三都水族自治 24三都柳江
- 三都水族自治 25雪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