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九日山上。其中宋代祈风石刻反映了当时来往于泉州港的海船依靠有规律交替的季风,从事海外贸易与交通的史实,尤为珍贵。
- 中文名
- 九日山摩崖石刻
- 解 释
- 宋代祈风及古代题名纪事等石刻
- 类 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 址
- 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晋江北岸
文物特色
九日山高80多米,有东、西、北三峰(亦称三台)环拱。东、西峰的山崖上现存宋乾德三年 (963)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历代摩崖石刻75方,以宋刻为主,共59方。此外有元刻 6方、明刻9方、清刻1方,留名人数达250 人。著名的有宋代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等。内容包括景迹题名15方、登临题诗11方、游览留名29方、修建纪事 7方、祈风石刻13方。祈风石刻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至南宋咸淳二年 (1266) 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的情形。典礼由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使主持,率领僚属等,祭祀海神通远王,事毕登临览胜,勒石为记。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的石刻中,明确记有于夏四月和冬十月“舶司岁两祈风”的事实,说明祈风典礼一年举行两次,航船按照季风风向和海流方向以顺利驶入或驶出泉州港。在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石刻记载参与祈风的人员中有“开封赵汝茂” 等 3 名,赵汝茂曾任提举福州路市舶,并据其在泉州时的见闻写成《诸蕃志》一书,为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这方题名石刻正可为该书的编著作一注脚。宋代祈风石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是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西峰的峰顶上有利用天然岩石雕成的阿弥陀佛僔,袒胸趺坐于莲座上,高 4.5米、宽 1.5米,系乾德三年(965)陈洪进割据泉州一带时所造,属五代十国末期。为保护石佛,清初修建一间石方亭。西峰东坡峭壁上刻楷书“九日山” 3大字,字径86厘米,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福建提督马负书所题。保护级别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
2016年7月1日,国家文物局批复福建省文物局《关于报送九日山摩崖石刻(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石佛亭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闽文物字〔2016〕209号)。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方案。二、对该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如下:(一)该工程性质应属于现状整修,工程范围限于石佛亭屋面防渗处理;石材清洗、封护必要性不足,不得实施;墙体裂缝已基本稳定,不得开展墙面加固等工程措施。(二)进一步加强石佛亭历史沿革和价值评估的针对性。(三)应对屋面进行清理勘察,详细评估其残损情况和渗漏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四)按照上述要求核减工程预算。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施工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四、请你局督促有关单位制订并实施九日山摩崖石刻的岁修保养制度,加强对其巡视和维护,及时消除病害及隐患。- 通海 1通海杞麓湖
- 江川 2星云湖
- 红塔区 3玉溪玉泉寺
- 红塔区 4映月潭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5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6新平县龙泉公园
- 澄江 7禄充风景区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8南溪原始森林和高山水库群
- 通海 9秀山古建筑群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0妙莲寺
- 易门 11静乐庵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2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
- 澄江 13帽天山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4红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园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15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6元江哀牢梯田
- 澄江 17抚仙湖景区
- 澄江 18禄充村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9彩色膏林
- 通海 20秀山公园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21那诺哈尼云海梯田
- 红塔区 22玉溪汇龙生态园
- 易门 23龙泉河
- 澄江 24西浦公园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25扬武李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