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塔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城北郊西河之畔,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开建,2013年5月,被批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 中文名
- 黄金塔
- 地理位置
- 芜湖市无为县
- 塔 高
- 35米
- 保护级别
- 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历史沿革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建筑学家的勘察鉴定,黄金塔建于宋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为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
北宋早期,无为县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现西河)辟地建寺,称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汰寺与黄金塔也迭经动乱,从兴到衰,后只剩下一个古塔。
明清以来,曾先后于洪武、隆庆、万历、康熙、乾隆等年间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无恙。
清末至建国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塔体下层砖石剥落,塔的损毁开裂,草木丛生。
“文革”期间,幸得当地群众保护,才免遭劫难。
建筑格局
据文献记载和古建筑学家的现场勘察,黄金塔是安徽省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清道光《无为州志》记载:“在太平乡汰水南有古塔一座,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开建,明洪武间僧惟了募修。”历史上,号称“十里三黄金,凤凰赶麒麟”指的是黄金塔所在地“黄金闸,黄金庵,黄金城”和“凤凰”与“麒麟”二山,黄金塔以“黄金”命名其缘由也在于此。而西河在历史上叫汰水,汰水东出黄金闸,是贯穿无为县南北交通的一条主要河流。北宋早期,无为县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辟地建寺,名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群。
黄金塔,它当然不是金灿灿的黄金制成。塔身由灰色青砖砌成,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的砖塔,由“西门寺”又名《西门锥》的僧人出资修建。
黄金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层层仿木斗拱,鸳鸯交手,结构牢固,塔体庞大,逐层内收,造型挺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塔内设上折式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
现在的无为城原名无为郡,是个舟形地,也就是像船一样的形状。当年兴建西门锥和黄金塔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无为这片船形地船头和船尾不能缺少风帆和船杆。《西门锥》位于西门城内,好可惜毁于文革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年“西门锥”于“黄金塔”是遥遥相对的,它们仿佛一对好兄弟。
该塔内原有些建塔碑记,后均散佚,其中一方据人回忆上刻“杨八姐捐银万两,焦赞、孟良监造”等字样,可惜现已不知去向。
由于时代变迁,南汰寺与黄金塔也迭经动乱,从兴盛到衰灭,最后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古塔“形影独吊”,多的庵房殿宇化为灰烬废墟。据文献记载,明清以来,曾先后于洪武、隆庆、万历、康熙、乾隆等年间多次增修、重修、才使古塔得以延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再次对该塔进行了全面的测绘,整修,现黄金塔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观,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1981年,省政府公布黄金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巨款对该塔进行全面的测绘、整修,现黄金塔已燃然一新,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观。
2013年5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录当中,无为黄金塔被列入名录当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诗集
宋代诗人会鼎曾写作《南汰寺》七律一首,描写寺院的盛况:
玲珑台殿拥松荫,净地真诚地布金。
风细落花轻着砌,春深鸟啼乱穿林。
烹茶灶小竹烟湿,洗钵池荒塔影沉。
香雾氤氲云盖结,梵声齐震海潮音。
传说
一种说法是:它是由著名匠人鲁班和他的两个徒弟共同修建的。说好比赛,看谁先完工,当鲁班造到第八层的时候,正得意。可是,他抬起头看看那边的黄金塔——已经建到第十层快封顶了,这位大师当时起了小心眼,觉得徒弟不应该胜过师傅,就飞起一斧,扔了过去,把“黄金塔”的顶给削了,所以呀,到现在此塔到现在也没有顶,没顶的“黄金塔”却在他的顶上长出棵小树。大概是鸟儿衔来的树种。
还有种传说,是很早的时候听老人们说的:与宋代名将孟良、焦赞有关——太平盛世,皇帝颁旨,派他们去监造这两座塔。
地理位置
黄金塔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城北郊西河之畔(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