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井
诸葛井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大慈寺以西,有一条街面很窄的江南馆街,街上有口水井,井水清凉、甜美。因世代相传此井为诸葛亮亲手开凿,故名诸葛井,此街也因而被称为诸葛井街了。
- 中文名
- 诸葛井
- 类 型
- 水井
- 地 点
- 四川省成都市
- 气 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用 材
- 岩石
- 纪念人物
- 诸葛亮
成都井名
关于这口诸葛井,历代的典籍均有不少记载。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载说:“诸葛井在成都府大慈寺以西一里许,自井上窥之,只见其三边,加一边不知其际涯也。昔孔明凿此以通井络王气,传有人入井,辄闻其中有鸡声。”《南中纪闻》记载说:“诸葛井在成都,井口不甚宽,其下则阔落宏深,上用岩石砌筑,虚悬空嵌,竟不坠下,郡人汲取不竭,亦奇迹也。”明人杨名曾著有《诸葛井祠记》,说:“成都诸葛井,其制与他井不同,大约中虚方丈,深二丈,口径尺许,精工坚固,非俗工所能为,以创自诸葛忠武侯,故托之名。”等等。这些文字,记载了诸葛井的地理位置以及诸葛亮亲自选择这样一个具有丰盛水源的地方来打井,足见他对水文知识的熟知。水井用岩石砌筑,虚悬空嵌,竟不坠下,足见他在建筑上精工巧技的独到之处。诸葛井不仅结构奇特,而且还流传着神奇的故事。有一年,成都久旱不雨,城里许多水井已经干涸见底或浑浊不可食。惟有诸葛井水如泉涌,晶凉甜美,于是引来不少人于此挑水。但人们从早挑到晚,一天又一天,却不见井水显得浑浊或减少。人们对此既是高兴,又是惊奇。有一个年轻人,出于好奇,跳到井底想去看个明白。奇怪的是,井底异常宽阔,年轻人不但未被淹着,反而在井底听见鸡鸣声。他四处寻找,看见井底有一条通道,他顺着这条通道往前走,越走越亮,径自走到了九眼桥边……关于诸葛井的传说和记载,可信度如何,没有人在深究。这也表明,对于为人民做了好事的诸葛亮,深受巴蜀人民的尊敬,永远受到人民的怀念。人们把许多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措施、设施——不管与诸葛亮事实上有关或无关,都传为诸葛亮所制,用以表达人民群众的怀念之情。益阳井名
益阳古城诸葛井,古传有两处。一处在城内贤街(今床单厂车间),明朝崇祯年间进行过疏浚;另一处在城内魏家巷刘氏宗祠内。初步考证,魏家巷一处尚可查到遗迹。东汉建安年间,蜀国军师诸葛亮在益阳期间,发现城中居民困难饮水,便亲自查找地下水源,掘井供人们饮用。益阳百姓念其德,称为诸葛井。“深数丈‘砖壁内圆,上弇下侈,石瓮其口,水之盈缩视资水为增减,水亦清冽。”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在井旁新建庙宇时,依井辟池一处,池白昼见星,故名明星池,庙以池名。当时知县汪淮用石砌池,结果星遂晦,池被泥沙淤没。后来,随着明星池被废弃,诸葛井亦被填没。据当地群众提供,在市三中校园西侧,原是刘氏家祠一部分,有人发现一块诸葛井的石井盖,并有一口被垃圾与泥土填没的废井。这口废井可能是诸葛井。益阳市区现有两口古老的诸葛井,一口在资江北岸城内东兴贤街(五马坊)的曹氏宗祠内,井深数丈,口小腹大,井口圆形石砌,水清如镜。另一口则是在资江南岸的铁铺岭山上,位于湘中锅厂的境内,益阳十景之九的“甘垒夜月”的附近。此井则方如斗(上大下小),三面茅坎相围,井水清甜,有如甘泉。这南北一方一圆的两口井为何叫诸葛井?这个问题又引出两个问题;1.此井是否为诸葛亮所砌,诸葛亮是否到过益阳。2.诸葛亮为何要砌这样的井,此井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千百年来,围着这两口井的猜测和推论传说至少不下三种,但前提都是肯定为诸葛亮所砌,即诸葛亮来过益阳;诸葛井的由来- 第一说法:关羽在益阳单刀仆会以后,诸葛亮来到了益阳,恰值春夏之交,资江发水,看到满河污秽的洪水,又看到当地老百姓饮了此水后,上吐下泻,显然是因为资水引发了瘟疫,于是,诸葛亮便亲自动手挖了一口井,这就是五马坊的那口井,并要附近居民挑水饮用,不几天,病者如服灵药,瘟疫止住。诸葛亮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挖井,于是,又来到对岸的铁铺岭向群众宣传,当地群众告知他,关羽在益阳单刀仆会时,曾在铁铺岭挖过一口井给马饮用水,但此井一直废弃没有用,已经不出水了,于是,诸葛亮又和大家一齐动手,把这口井也挖得出了水,南岸的老百姓也因饮用了这口井的水,止住瘟疫,从此,益阳人改变了饮河水的习惯,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爱民的功德,就把这两口井命名为“诸葛井”。这个象故事的传说,是一千多年来最流行也几乎成定论的传说。曾记载在许多见于文字的刊物和杂志上,显然,其起意是善良的,也是美好的。但与历史的考查却有些误差;一是建安20年(公元215年),关羽单刀仆会后,蜀国撤兵,益阳属东吴管辖。 而此时已35岁的诸葛亮则在成都整顿巴蜀内政,自然也不能来益阳。二是益阳人从此并未改变饮河水的习惯,再者,河水、尤其是清澈见底的资江河水传播瘟疫更是从逻辑上说不过去。因此,这个传说至少把时间和井的作用弄错了,不足为论。
- 第二说法:关羽驻扎在益阳,与甘宁隔河相恃,诸葛亮恐甘宁在河水中投毒害蜀军,于是梢信来要关羽挖井饮用井水,这也进一步说明“诸葛一生唯谨慎”,于是,关羽照办。南岸的甘宁知道后,也恐蜀军在河里投毒害吴军,于是,也在军营里挖了一口井,由于这两口井都是诸葛亮谨慎的结果,于是,便都叫“诸葛井”。这种说法,便有些象秀才的纸上谈兵了,在河水里投毒,史无所闻,也无道理。即使将毒投到河里,鱼被药死,马上就会被发现。再者,关羽住在北岸的上游,而甘宁驻扎在南岸下游,哪有倒行逆施的?何况当时驻军已上十万,人用马饮,别说两口井,就是两百口都不够用,因此,此说只能是毫无道理的天方夜谈。也不足为信。
- 第三说法:此两口井为诸葛亮作法所用,诸葛亮一生似巫近道,通天地、遣鬼神,常作法解决蜀军的重大疑难。北岸那口圆井为罡,南岸的这口方井为斗,诸葛亮作法是踏罡步斗,故留下了这样两口井。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玄,但感觉也不是那么一回事,虽然我们都不懂诸葛亮的道法,可诸葛亮对国家和军队的治理,应该靠的还是切实可行的科学与智慧,以及可供具体操作的现实手段,不应该是什么道法,即使也装神弄鬼,所谓的“踏罡步斗”,也没听说隔一条河,近十里的距离来作法的,况历史并无这样的记载,因此,可信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