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教区的法籍苏主教兴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整座钟楼(包括琴室),由大堂、主教公署、本堂区及寝室、更衣室、藏书楼、慈母堂、印书房等组成。教堂钟楼具有哥特式风格。保存完好。2014年7月28日,遭到不明原因的火灾烧毁。
- 中文名称
- 江北天主教堂
- 地理位置
- 江北区中马路20号
- 景点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始 建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 建筑面积
- 4846.4平方米
景点简介
整个建筑由教堂、钟楼、主教公署藏经楼以及附属用房组成,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江北天主教堂是国家级的优秀近代建筑物,被列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年法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重要见证。
天主教传入宁波,已有350多年历史。明崇祯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传教士(名不详)来宁波设教授徒。六年后又有意大利人李莱恩专在鄞区传教。到明永历二年(1648年),意人卫济泰在宁波建立天主教堂,不久为清兵所毁。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法人郭忠传在宁波药行街购地再建天主教堂;至雍正即位,毁教堂、戮教徒,使天主教遭到严重打击。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罗马教延委顾芳济继任驻甬专司浙江教务,自此宁波始有主教。咸丰三年,在药行街原址重建教堂,但翌年即圯。十年后(1860年)又重建,1868年增建钟楼。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浙江教区的法籍苏主教兴建江北岸天主教堂。
江北堂区下辖:江北、慈城、下邵、柴桥、神马、镇海城关、岚山七个堂点2000年统计共计教徒900人。
内部景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江北岸新江桥北堍“三江口”北岸,整个建筑群由主教公置、本堂区、及若干偏屋组成。建筑完整划一、气势宏伟壮观,尤其是高耸挺秀的教堂以其独有的哥德建筑风貌,夺我省天主教堂之魁。
被推荐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建筑物,并被列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原为法属),位于宁波市新江桥北堍。它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整座建筑由教堂、钟楼、偏屋组成。造型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风格,至今保存较完好。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年法帝入侵我国的历史见证。
天主教传入宁波,已有350多年历史。明崇祯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传教士(名不详)来宁波设教授
江北天主教堂徒。六年后又有意大利人李莱恩专在鄞区传教。到明永历二年(1648年),意人卫济泰在宁波建立天主教堂,不久为清兵所毁。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法人郭忠传在宁波药行街购地再建天主教堂;至雍正即位,毁教堂、戮教徒,使天主教遭到严重打击。
雍正即位,毁教堂,戮教徒,天主教受到严重打击,乾隆,嘉庆时期,宁波教务渐衰。直至道光二十三年(l843年)顾芳济任赣浙两省主教,巡阅教务,为主教来南之始。接着教士顾其济于道光二十五年也觅得康熙时郭忠传所建堂旧址进行重修。到咸丰元年(l851年),罗马教廷要顾芳济继任驻甬,专司浙江教务,这是宁波天主教堂驻有主教的开始,至咸丰三年在药行街动工建造天主教堂,第三年即圯,咸丰年重建,于同治七年(l853年)增建钟楼。当太平天国进驻宁波府时,清廷用法国参将勒伯勒东为浙江总兵,受宁绍台道节制,组织洋枪队,保护天主教。
现江北岸天主教堂,于同治十一年〈l872年)由浙江教区和法籍苏主教兴建。到光绪十年(l884年),赵保绿继任主教,在中法战争中,清廷降旨保护教堂,得相安无事。到光绪二十五年(l899年)增建钟塔,从民国l6年(l927年)起,由戴安德任主教至解放初。
遗产价值
江北天主教堂位于宁波江北岸外滩,是浙江等级最高,留存最完整的教堂建筑。建筑群由钟楼、主教公署、本堂区及若干信徒宿舍及生活用房组成,结构整齐,具有较典型的哥特建筑风格。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内部结构采用抬梁式,“拉丁”十字型平面尽端的圣室上覆盖中国的攒尖顶,采用中国的筒瓦,成为现存早期中西建筑融合的重要实例。钟楼,宏伟壮观,被誉为浙江之魁。江北天主教堂见证了宁波“五口通商”开埠之后城市发展史、城市建筑史的脉络,带动了整个宁波江北区的形成。
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