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城

贺州石城距市区75千米。古建筑类人文景点。是一个有近500年历史的天然石城。石城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因其四周石山悬崖拔地而起,环抱而成天然石墙,形似城堡,全城仅南北相对有两个天然的豁口,故名石城。石城主要由两座半圆形峭壁式山峰围合而成闭合空间,城内面积50亩。东以金鸡山为屏,西以五指山为障,南有南门,北有北廓。环山南北各有一个豁口,砌石作墙,并设有门,分称南北城门,北城墙长73米,高6米,护城墙1.2米。北门为弧形,宽3米,门上是城楼,楼高5米,上有一扁额刻“北岳阁”。南门构筑与北门相似,城楼上横书“南星楼”。
石城北门外,一株盘根错节的古榕几乎覆盖了石砌的城墙和整座城门,这棵古榕树冠直径达40米,爬壁根宽8米,枝叶蓊郁,树冠有如遮天大伞。石城内的古代官衙遗址仍然清晰可见,据专家论证铺门石城还是全国巡检司的起源地,也是两广分界线、广东话的起源地。 我国传统的石城又称石堡,是指古人用石头作城墙围起来的村镇。而贺州石城是古人利用天然的环状喀斯特地貌加以人工修筑而成的城池。此次发现的石城分别为:八步区的中华石城、北津石城、栗木石城;昭平县的中洞石城、界塘石城、山根石城、北陀石城;钟山县的牛庙石城、荷塘石城、枫木石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福溪石城、秀山石城、东山石城、九月山石堡、螺丝山石堡、米离山石堡。这次新发现的石城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大多数石城基本上仍保存着原貌,如中洞石城的城墙、城门、城垛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此前,贺州市仅有位于八步区铺门镇的中华石城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州石城的建筑年代以中华石城为最早,根据其外围分布的古墓群和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自然形成。贺州石城大多数是建在荒山野岭上,平时没有固定居民,只是遇到战乱时为了躲避匪劫而作为临时栖身的场所。有几座石城本来就是村庄,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有固定居民。
- 通海 1通海杞麓湖
- 江川 2星云湖
- 红塔区 3玉溪玉泉寺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4新平县龙泉公园
- 红塔区 5映月潭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6南溪原始森林和高山水库群
- 通海 7秀山古建筑群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8妙莲寺
- 易门 9静乐庵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0红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园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1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
- 澄江 12帽天山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13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14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 澄江 15禄充风景区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6元江哀牢梯田
- 通海 17秀山公园
- 澄江 18禄充村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19彩色膏林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 20那诺哈尼云海梯田
- 澄江 21抚仙湖景区
- 易门 22龙泉河
- 红塔区 23玉溪汇龙生态园
- 澄江 24西浦公园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25扬武李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