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洞岩是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位于兴安县城南六公里外的龙蟠山下,被古人赞誉为“胜绝南州”的“湘南第一洞”。它由三个洞组成。宋朝的尚书左丞相李邦彦到此游览后,根据洞的各自特点,分别命名为“喷雷”“驻云”和“飞霞”。“喷雷”洞开阔高敞,可容纳两千人。洞顶乳石,千姿百态。洞的西壁有一股泉水喷涌,声如雷震,清冽甘甜,四时不涸,故而得名。
- 中文名称
- 乳洞岩
- 外文名称
- Milk Cave Rock
- 地理位置
- 兴安县城南六公里外的龙蟠山下董田茅坪村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著名景点
- 三洞奇观
飞霞寺 - 美 誉
- “胜绝南州”的“湘南第一洞”
简介
乳洞岩在兴安县城南7公里的灵渠南岸,座落在风光秀丽的蟠龙山上。岩前的玉溪泉水迂曲蜿蜒地流进灵渠,
这里山青水秀洞奇,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唐宋以来,乳洞岩就成了文人名士的聚会吟唱之所,素有“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称。
它由上、中、下三洞组成,上洞为“飞霞洞”,中洞为“驻云洞”,下洞为“喷雷洞”。宋代尚书左丞相李邦彦为三洞题名;崖壁上刻下了许多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纪游题名。游岩观“五景”,倍觉乳洞奇。
摩崖题刻
由于三洞景色奇绝,所以自古就有“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称。唐代以来,它曾吸引了不少来到岭南的有名人物到此游览,并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摩崖题刻。其中较有名的如唐代广州刺史卢贞、越州刺史元晦元繇的题记,桂管观察使韦瓘的《三乳洞诗》,宋代宰相李邦彦的《三洞记》,静江知府张孝祥的“上清三洞”摩崖,范成大、祝元将等十八人题名,广西经略安抚使兼转运使李曾伯的三洞题名,知静江府谢逵的《乳洞纪事》诗等计十四处。在一组洞内唐宋题刻保存如此之多,在广西实属不多见。
乳洞奇观
乳洞岩在兴安县城东南七公里灵渠南岸。洞分上、中、下三层,俨然似洞中楼阁,景色甚为奇绝。下洞名喷雷洞。洞口高广,入洞为一20多米宽,60多米深,高约10余米的大厅。洞西壁涌出一股暗流,落地成潭,溢出为溪,名为“玉溪”玉溪将大厅切分为二,溪上架有石桥相通。
溪南钟乳构成一座平台,称为龙母台,由台直入,可看到由石乳凝成的层层“梯田”,阡陌纵横,田塍相连,维妙维肖。这就是有名的“龙田”。只见泉水漫“田”而下。团底乳珠累累,晶莹圆润,旭日映射,珠光水影,蔚为奇观。这就是乳洞第一景:“龙田吐珠”。每到夏季,雨水充足,泉水破壁而出,喷落潭中。声振如雷,“乳洞喷雷”,是为乳洞第二景。出下洞缘山上行20米左右即到中洞。中洞洞门较小,但洞内也很宽广。洞内很干爽,山下湿气常凝聚洞口,似霏烟漂渺,游人幌如置身童话世界,因而此洞名为“驻云”洞。 “乳洞驻云”,是为乳洞第三景。
由中洞再上行60余米,即到上洞。由洞口下行20米左右即到洞底。进入前厅,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两口石乳凝成的大钟,直径约四米,高达五米,两钟大小相同,石色乳白,晶莹可爱。这就是乳洞第四景:“景阳双钟”。由前厅前行,转过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风,即进入后厅。至此,人们犹如进入一座辉煌壮丽的宫殿。这里钟乳奇秀,千奇百怪,闪闪发光,瑰丽多姿。每块乳石,均似披上了采色纱巾,因而此洞名为飞霞。“乳洞飞霞”,是为第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