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隆福寺

它处于古称“蓬莱”之海山,又是在宋代由僧把香火传至附近隔海(现已陆路相通)的古称“瀛州”之汫洲镇永福寺,故两寺被称为“瀛蓬双福寺”。隆福寺,在信宁都汫洲堡黄芒山,晋时建,宋时废圮,近有耆民陈萃吾同住持僧开一募缘重建,以为讲经之所。于其地掘和铜像三尊,今在寺中,高2尺余,是北帝像也。为饶平县最早之寺,在潮汕也属最早寺庵之一。据遗存石碑记载,宋淳佑年间(1241—1252)由僧释开一倡仪,黄隆村刘氏始祖致政公捐地,在已圮寺址上扩建。在清基挖土时掘出晋时山门石匾“隆福寺”三大字,苍劲雄浑,据传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笔迹。同时出土者,还有石刻门柱上联“海山名胜今犹古”,但寻掘不到下联石柱,只好请当地秀才撰写“隆福寺门旧转新”,配对工整。清乾隆庚午年(1750)季春,释净辉募化重修,筑三厅六院九天井,中有三殿,两旁各有三厅六房,外筑围墙,总占地约3亩,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寺院。从1987年至1994年,由住持释光辉师发动重修,得十方善信、侨胞鼎助,共100多万元,全面修建,并新建山门牌坊,重建藏经楼,大殿改建为宫殿式,富丽堂皇,瓦甍琉璃。所有大佛、菩萨、十八罗汉皆重塑金身,妙相庄严。寺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
该寺环境优美。旁有两株枝干长满根须的古榕,下有奇形巨石,被人称为“仙人骑鹤”。
前厅。即是天王殿,进内山门就可见之,两旁有高大的四尊金刚。与中厅之间的天井正中央,有双叠四垂式盖顶,似倒复之舟,因而俗称“倒盖船”。
中厅。分二部分,前部奉玄天上帝塑像及香案、南海观世间菩萨,后部奉韦陀菩塑像及香案。
后厅。也就是大雄宝殿,系宫殿式建筑,精工雕饰,翘角飞檐,气势壮观。脊顶嵌瓷“双龙朝火宝”,是饶平县老工艺师蔡佳余妙作。殿前走廊,置一长方形香案。正殿与走廊间,有彩色雕栏,校址有精美的窗扇。
藏经楼。位于最后,地势较高,可瞰全寺之殿垂叠,花木婆娑,清幽雅致。
清代《潮州府志》载:“隆福寺在信宁都黄芒山,晋时建”,宋、明两次重修,后废。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季春又重建,1986年由释光辉、释定因法师等募捐近百万元,全面进行修建。宫殿式结构,主寺三厅大院九天井;后座为两层大厅八房藏经楼。硬山顶建筑,穿斗式梁架结构,整座寺院雕梁画栋,凌角飞檐,为饶平第一大寺院。寺内佛像均塑金身;观音堂古铜匾铸浮雕“玄武飞来”,重140余公斤;还有泰国僧王赠送铜佛;藏经楼藏经数百卷,仅台湾星云法师馈赠(大藏经)100卷,寺正门匾额有“隆福寺”三个大字,苍劲雄浑,相传是晋代王羲之手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省书法家秦萼生等为专题写寺名、匾额、门联、楹联等。1988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沂南 1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 兰陵 2荀子墓
- 沂南 3北寨墓群
- 平邑 4南武城故城遗址
- 沂南 5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 临沭 6北沟头遗址
- 沂南 7蒙山彩蒙景区
- 罗庄区 8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 河东区 9青峰岭遗址
- 莒南 10天马岛
- 蒙阴 11蒙阴云蒙景区
- 莒南 12天佛旅游区
- 蒙阴 13云蒙湖
- 临沂 14古城
- 罗庄区 15临沂盛能游乐园
- 沂南 16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
- 莒南 17马鬐山景区
- 临沂 18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 临沂 19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 蒙阴 20临沂孟良崮
- 平邑 21天宇自然博物馆
- 临沂 22洗砚池墓群
- 沂水 23临沂沂水天然地下画廊
- 莒南 24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 平邑 25九间棚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