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宝船厂遗址

龙江宝船厂,又称龙江船厂、宝船厂。因地处当时南京的龙江关(今下关)附近,故名。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明李昭祥《龙江船厂志》记载的“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即指这—带地区。
明代初年,龙江船厂的规模很大。其范围“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东西横阔138丈,南北纵长354丈。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自明朝以后,逐渐废弃,整个遗址多已成为农田及水塘。当年的船坞,当地人称之为“作塘”。现在,遗址中尚有第一作至第七作的具体方位可以辨识。各作均呈长方形,东西向并排分布。其中,四、五、六作保存尚好,而尤以四作为最,是如今所能见到的当年遗留下来的最大的船坞,现长约300米,宽约30米,水深约1米余,水下积有很厚的淤泥,由此可见当年船坞之规模,足可建造郑和船队的大小船舶。
解放以来,在当年的龙江宝船厂所在的中保村一带水塘的淤泥下,发现过造船用的木料、构件及工具等。1953年,在“四作塘”遗址0土了长达十余米的方形无孔木料。1957年5月,在“六作塘”内,出土了一根长达11.07米的巨型舵杆。1965年,又在文家大塘(即四作塘)中捞出残长2.22米的绞关木。1983年,又发现了一只石臼,臼内尚存少量的油石灰,似为当年造船捣制油石灰的工具。1974年,在定淮门挖出大铜锚一只长2.65米,四爪。1975年在三汊河发现过大铁锚。此外,还发现过樟木木料、木边皮料等造船用料。这些遗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龙江宝船厂、宝船海舶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龙江船厂遗址作为明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江宝船厂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织金 1织金古建筑群
- 七星区 2大屯土司庄园
- 赫章 3可乐遗址
- 大方 4奢香墓
- 毕节 5黔西观音洞遗址
- 大方 6九洞天
- 毕节 7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8龙凤山森林公园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9涌珠泉
- 毕节 10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1乌江源百里画廊
- 大方 12百里杜鹃林带
- 赫章 13赫章韭菜坪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4阳光城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5石缸洞
- 纳雍 16吊水岩风景名胜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7灼甫草场
- 纳雍 18雍熙风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9百草坪天然草原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0马摆大山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1马街
- 赫章 22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百年石门坎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4中水遗址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5威宁彝族撮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