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客家博物馆
首页  > 广东  > 梅州  > 梅江区   »  中国客家博物馆景点介绍

中国客家博物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坐落于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广东省梅州市城区,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70.3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客家匾额馆、梅州名人廉吏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博物馆展览中心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等组成。其中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8年9月中国客家博物馆被评为第三批国家二级馆,现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统一战线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中国客家博物馆于2019年6月18日重新开放,升级后的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包含《客家人》、《梅州史话》两个基本陈列。其中,《客家人》陈列用三大篇章八个部分介绍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梅州史话》陈列则分先秦梅州、建置变迁、土客交融、客都形成、历史名人、红色土地等六个篇章介绍梅州的历史和现状。
中文名称
中国客家博物馆
外文名称
Hakka Museum Of China
类    别
综合性国家二级博物馆 
地    点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大道2号
竣工时间
2008年4月8日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馆藏精品
唐代水车窑产品、客家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类型的客家民俗文物
占地面积
占地170.3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门票价格
免费
所属城市
广东省梅州市
所属国家
中国

历史沿革

1982年3月,人境庐维修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由梅县博物馆管理。1994年3月,成立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2005年3月2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奠基兴建。2005年5月,市政府将人境庐旁边的黄遵宪故居荣禄第和古民居建筑恩元第以及周边的菜地鱼塘征收,并进行维修、绿化,冠名为黄遵宪纪念馆,并入中国客家博物馆。2007年10月由梅州市编办批准成立梅州市客家博物馆。2008年4月8日落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6月经广东省编办批准成立广东客家博物馆。200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冠名中国客家博物馆。占地面积170.3亩,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2010年4月,市华侨博物馆并入中国客家博物馆,成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分馆华侨馆。2014年4月18日,由梅州市纪委牵头,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客家博物馆共同建设的“梅州名人廉吏馆”正式开馆。2019年5月13日,新设立的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作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分馆正式开馆。

建筑格局

综述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在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筹建起来的。分为东西二区,东区为客家博物馆区,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名人廉吏馆以及风格各异廊、亭、榭等园林景点组成;西区为黄遵宪纪念馆区,前身为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中国客家博物馆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170.3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梅州华侨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名人廉吏馆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组成。

博物馆主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中国客家博物馆在2008年建成开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汉族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系统收藏有客家民俗文物、梅县水车窑瓷器、客家地区纸质文献、客家匾额、黄遵宪藏书,共有七个基本陈列。客家博物馆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大客家”的视野关注客家文化,分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篇章,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梅州史话》主题展览,以“先秦梅州”、“建置变迁”、“土客交融”、“客都形成”、“梅州历史名人”、“红色土地”六部分展陈梅州的前世今生、梅州客家的形成,以及梅州的人文历史等。沿梅城东山大桥北端前行约百米,就来到中国客家博物馆。博物馆正大门为圆形的两层牌坊结构,形似客家土楼,上书“中国客家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口古井,井栏刻“饮水思源”四字,寓意客家人从中原辗转南迁,对“根源”相当重视,时刻不忘“根本”。博物馆主馆是一座圆台形建筑,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向人们展示悠久厚重的客家历史和文化。进入主馆一楼大厅,墙上一个大大的“公式”字映入眼帘。“亻厓”在客家话中是第一人称“我”的代称,是典型的客家方言词汇。客家话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是沟通各个客家民系的一条重要纽带。沿着楼梯盘旋至二楼,来到主题展区。五个展厅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主题,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第一厅“客从何来”里,一条巨型腾龙模型立于正厅,左右大柱子木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曰:“晋唐南迁,始河洛继赣汀终聚嘉应,皇皇客都中州,文明光大地”;下联曰:“明清西徙,历婆罗踵五域,更布全球,泱泱华夏乡邦,俊杰展鸿图”。这副长联道出客家民系千年辗转,由北往南,再由国内往国外迁徙的历程。在此驻足可了解客家话、族谱、姓氏堂号等有关客家渊源的内容。第二厅为“客家风情”。此厅展出了不少客家生产生活用具、手工技艺、以及各类非物质遗产类客家民俗文化,如客家龙灯、五华石雕、架子床等。在展厅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所展示的客家妇女形象,客家妇女勤劳能干,撑起了半个家庭,用客家老话来说是“四头四尾”(旧时对客家妇女美德的概括,包括:“灶头镬尾”、“针头线尾”、“田头地尾”、“家头教尾”)。第三厅名为“地标围屋”,主要介绍各种客家民居建筑。典型的客家民居有圆围、方围(均称土楼)和半圆的围龙屋,以及走马楼、四点金、府第式、合杠楼等建筑。其中,围龙屋是客家梅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对汉族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包含了中国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及风水意识,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客家人秉承先志,注重礼仪,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梅州在清代就有“文冠岭南”的说法。第四厅名为“人文秀区”,展示客家先贤的生平,如黄遵宪、丁日昌、丘逢甲、宋湘、朱德、叶剑英、叶挺、张弼士、胡文虎等人,他们或为治经博士,或为登科循吏,或为戎马将军,或为商界巨贾,在各行各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五厅“客家腾飞”,则着重介绍了当代客家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规划蓝图。在展厅外的廊道里,安放着宋湘、丁日昌、黄遵宪、姚德胜、丘逢甲、张弼士、罗香林、李惠堂等“梅州八贤”半身铜像,他们的品德和事迹,成为客家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梅州将军馆

梅州将军馆则位于纯厚楼内,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1946年的砖木结构二进二层杠楼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介绍和展示从辛亥革命以来(1911—2016)的梅州籍将军的风采和历史功绩,分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六大部分13个展室。共展陈545位将军,其中上将13人,中将116人,少将416人。

梅州校长馆

梅州大学校长馆位于先勤楼内,原屋主为张鹤贤。先勤楼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砖混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介绍和展示晚清以来249位梅州籍海内外大学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分为叶剑英元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高校校长、普通院校校长、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港澳台及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发展简史共八大部分24个展室。 

黄遵宪纪念馆

黄遵宪纪念馆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组成,占地面积23亩。黄遵宪纪念馆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卓越的外交家、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变法先驱、爱国诗人黄遵宪的专题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展陈黄遵宪“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崇高品质。古建筑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各具特色,展现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历史风貌。

梅州名人廉吏馆

主馆旁边一座中西合璧的漂亮客家民居“达夫楼”,由毛里求斯华侨黎达夫先生所建。达夫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楼顶有一座西洋大钟,非常洋气。梅州名人廉吏馆设置于达夫楼二楼,内设“梅州名人廉吏事迹展”。整个展陈以“景仰先贤、忠孝清廉”为主题,以宣传忠孝清廉精神和弘扬浩然正气,营造崇俭尚廉的社会新风尚。达夫楼一楼则为展览中心,是博物馆对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梅州华侨博物馆

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建于1997年,是广东省较早建成的华侨博物馆。华侨博物馆占地5000多平方米,楼高6层,共有31个展厅,布设了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属展厅,馆内藏品丰富,既有文献资料又有实物,走进这里,可以清晰地了解梅州华侨的发展史。2010年3年,华侨博物馆正式并入中国客家博物馆。

客家匾额馆

客家匾额馆位于中国客家博物馆达夫楼,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是一座始建于1935年的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建筑。馆内陈列的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匾额,分为功名匾、寿庆匾、字号匾、门楣匾、堂号匾、功德匾、综合匾七部分。该馆所展示的匾额是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区收集过来的,征集过程历时3年,一共征集了160方,陈列出的都是其中的精品。客家匾额表达了客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和欣赏趣味,反映了当时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研究客家文化难得的实物资料。客家匾额习俗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千年来,匾额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明百姓共享的、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品。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以“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为主题,从乡音、乡饮、乡风、乡艺、乡情、乡信六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梅州市的3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客家文博》杂志社

《客家文博》杂志社是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版权局)的指导和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主管下,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内部设立的期刊编辑部门。馆刊《客家文博》是一本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是广东省博物馆系统首家有正式刊号的馆刊,其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为:CN44-(Q)1131,属季刊。

展览中心

中国客家博物馆设有专门的展览中心,位于中西合璧式的客家围楼达夫楼一楼,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展线130米。自设立以来,该展览中心在弘扬客家文明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成为了梅州市文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建筑特色

博物馆的外观为圆形客家土楼造型,气势宏伟。进入博物馆大门,一个大大的“亻厓”(客家方言,即“我”的意思)字散发出浓浓的客家味。走上二层展厅,伴随着清脆悦耳的客家童谣,欣赏仍有汉唐遗风的梅州山区家传服饰,观赏古朴典雅的客家围龙屋,感受客家民系“崇文尚武”和“爱家报国”的思想,让人沉醉在浓郁的客家文化风情之中。为了更好地展现客家积淀深厚的文化,博物馆一直处于升级完善之中,一方面,不断改善环境设施,增加最新数据录入,加大文物整理和保管力度;另一方面,在展示手段方面不断进行改进,融入趣味性,寓教于乐,比如利用幻影成像等新技术更立体、生动地展示陶瓷等一些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并进行乡村巡展,通过图片展示和现场讲解等方式,让客家文化走进社区。博物馆自2008年正式开馆以来,迎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学者和游客,尤其是2010年3月博物馆免费开放至今,参观游客已达百万人次以上,其中有不少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港澳台的客家人,回乡寻根问祖。中国客家博物馆升级后,基本陈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内容上看,《客家人》陈列是以“大客家”的视野关注客家文化,更加注重从地缘、血缘和文化的联系来诠释遍布华夏的客家人,以史叙事、以事串人。整个陈列分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篇章,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从形式上看,升级后的陈列更加注重观众的参观体验,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强化观众的参观感受。如在展陈形式上,综合运用“文物+图文+场景+VR+AR+互动”等多种手段,丰富不同类型观众的观展体验;在讲解服务上,灵活采用“人工讲解+智能语音讲解+定点感应讲解+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满足各类型观众的观展需求;在安全维护上,全面采用智能安检系统和监控系统

展出内容

综述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以全面展示汉族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的博物馆,也是整体性生态博物馆,其特点是以主馆客家博物馆承担整体性博物馆中的枢纽的功能,其余一系列利用古建筑设立的各具特色的大学校长馆、将军馆、黄遵宪纪念馆、华侨馆、梅州名人廉吏馆等及新设立的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纪念特定的杰出人物或特定的文化为主题,与主馆《客家人》、《梅州史话》主题陈列构成互补关系,形成了客家文化整体性生态博物馆网络。

客家博物馆

客家博物馆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馆内设有基本陈列《客家人》,以“大客家”的视野关注客家文化,从地缘、血缘和文化的联系来诠释遍布华夏的客家人,以史叙事、以事串人。整个陈列分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篇章,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梅州史话》主题展览,以“先秦梅州”、“建置变迁”、“土客交融”、“客都形成”、“梅州历史名人”、“红色土地”六部分展陈梅州客家的形成,以及梅州的人文历史等,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遵宪纪念馆

黄遵宪纪念馆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小溪唇,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境庐和荣禄第以及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恩元第组成。人境庐建于清光绪十年,为黄遵宪书斋,主要由厅堂、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等组成,占地500余平方米。荣禄第建于清光绪七年,为黄遵宪故居,建筑呈“九厅七井”样式,占地600余平方米。恩元第建成于1865年,是五塘头黄姓人的祖屋,建筑面积共1470平方米。馆内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卓越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变法先驱、爱国诗人黄遵宪的专题馆。2013年3月,人境庐和荣禄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设有《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主题陈列,以“客”字为牵引,分为“乡音”、“乡饮”、“乡风”、“乡艺”、“乡情”、“乡信”六个部分,全面展示梅州市333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2项,市级72项,县级223项,诠释人人皆有的乡愁情结,拉近与每一位参观者的情感距离。

梅州华侨馆

梅州华侨馆位于梅州市梅龙路26号,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楼高6层,呈客家土楼式造型,设有《梅州市华侨历史》陈列,内设泰国厅、美国厅、新加坡厅、加拿大厅等13个专题展厅,以大量详实而丰富的史料、图文及各种珍贵的华侨文物,展现客属侨胞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及爱国爱乡的贡献史。

梅州大学校长馆

梅州大学校长馆位于中国客家博物馆馆区先勤楼内,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砖混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馆内设有《梅州籍大学校长事迹》陈列,主要介绍和展示晚清以来梅州籍海内外大学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分为叶剑英元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高校校长、普通院校校长、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港澳台及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发展简史共八大部分24个展室。共展陈246位大学校长。

梅州将军馆

梅州将军馆位于中国客家博物馆馆区纯厚楼内,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1946年的砖木结构二进二层杠楼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馆内设有《梅州籍将军事迹》陈列,主要介绍和展示从辛亥革命以来梅州籍将军的风采和历史功绩,分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六大部分13个展室。共展陈478位将军,其中上将10人,中将99人,少将369人。

梅州名人廉吏馆

梅州名人廉吏馆位于中国客家博物馆馆区达夫楼二楼,占地300平方米,内设《梅州名人廉吏事迹展》。整个展陈以“景仰先贤、忠孝清廉”为主题,展现19位梅州先贤赤诚报国、行廉志洁的光辉事迹,以宣传忠孝清廉精神,弘扬浩然正气,营造崇俭尚廉的社会新风尚。

《客家文博》杂志社

是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版权局)的指导和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主管下,我馆内部设立的期刊编辑部门。馆刊《客家文博》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属季刊,其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为:CN44-(Q)1131。中国客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主要是向社会征集或由热心人士捐赠的。馆藏文物主要为唐代水车窑产品、客家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类型的客家民俗文物。古籍图书系清代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藏书。

中国客家博物馆展览中心

中国客家博物馆展览中心位于中西合璧式的客家围楼达夫楼一楼,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展线130米。自设立以来,该展览中心在弘扬客家文明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成为了梅州市文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馆藏文物

中国客家博物馆现有馆藏民俗文物近2000件,古籍图书8000余册,主要来源为向社会征集或由热心人士捐赠。馆藏文物主要为唐代水车窑产品、客家历代名人书画作品和各类型的客家民俗文物。古籍图书为清代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的藏书。经过数年努力,客家博物馆馆藏日渐丰富,目前有藏品万余件,主要有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类型丰富,含纸质文献、陶瓷、杂项等。据中国客家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王秋珺介绍,客家博物馆馆藏了许多珍贵文物,含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数十件,如该馆藏的孙中山楷书“博爱”(君勉上款)书法作品一幅,属于国家二级文物;两件精美的国家三级文物——清光绪青白釉把手盖盆两件和清木活字粒一套。在“地标围屋”展厅内,有一座乾隆十九年间客家祠堂抬梁式梁架,呈品字型,通体呈暗褐色,梁上有贴金雕花图案,重达数千斤。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其结构与清朝皇家建筑主梁架基本相同。此外,馆藏中尚有不少未列入级别的珍贵文物,如“中国现代美术之父”林风眠的3幅画作《秋林山居图》《秋林栖鸟图》《双鹭图》,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的墨宝,以及客籍知名书画家钟孟鸿、钟正山等人的书画作品。另一方面,大量带有客家自然人文元素的文物藏品,是客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大特色。如上述主馆展区内展出的各类客家服饰、农具、餐具、族谱、梁架等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梅州本土名窑水车窑和大埔高陂窑所生产的陶瓷等。博物馆内还珍藏有不少珍贵纸质文献,如侨批和契约等,以及著名乡贤黄遵宪先生的藏书,共500余种、8000余册。在分馆客家匾额馆内,还藏有各类珍贵匾额近200件。

所获荣誉

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广东省人民政府申报事项,将“广东客家博物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晋升为“国家级”博物馆。2010年4月26日上午,“广东统一战线基地”挂牌揭幕仪式隆重举行,中国客家博物馆正式成为省委统战部首批授予的“广东统一战线基地”之一。2016年11月,中国客家博物馆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外,中国客家博物馆收藏的《艺文类聚》《名理探十伦》《洪容斋随笔》《御纂周易折中》和《路史》五部古籍入选第二批省珍贵古籍名录。2017年2月,中国客家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国有博物馆。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8年11月,中国客家博物馆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2019年5月13日,中国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试运行。

轶事典故

流风犹未泯,弦歌谱新声漫步于周溪河畔的中国客家博物馆周围,但觉烟柳笼罩,清幽静谧。这个梅城东北角的一隅之地,还有一个古老而又动人的名字——攀桂坊。攀桂坊是嘉应州的人文秀区,在科举时代,这里涌现出了18名翰林进士,80多位举人。历史上的攀桂坊面积并不大,南临梅江,东有周溪河穿过,西以老梅城东门从虹桥头蜿蜒而来的护城河为界,北至东较场原关帝庙、旺巷口,今天的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攀桂坊的核心区域。在这客都人文胜地,出现了诸如禄善堂黄家、世德堂李家、旺巷口李家、双魁第杨家、盘龙桥李家等书香门第、簪缨世家。梅城的三大书院之一的东山书院,也坐落在周溪河畔的东山岃下,以其百年弦歌,传承着文脉薪火。攀桂坊里最有名的人物当属黄遵宪,这位著名的外交家、变法先驱、诗人就出自这里的禄善堂黄家。禄善堂黄家人才辈出,是梅城三大书香世家之一。黄遵宪的堂叔黄基是一名进士,他一生官职并不大,但他专心实学的作风,对堂侄黄遵宪的影响非常大。离人境庐百步之遥的椿荫堂,则是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黄药眠的祖居。不远处的杨桃墩世德堂李屋,曾出现了科举时代嘉应州文举功名最高者李仲昭。李仲昭在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殿试中高中二甲进士第一名。作为传胪,名次仅仅位列一甲状元、榜样、探花之后,也就是殿试第四名。旺巷口的李屋同样出现了李黼平这样一位翰林进士,他才华横溢,满腹诗书,是嘉应州五大诗人之一。攀桂坊杨屋同样人才纷涌,其后裔杨恭垣著有《一日通韵》、杨穆吾著有《客话本字》,是研究客家话的重要资料。他们的前辈举人杨炳南与谢清高整理合著的《海录》,是鸦片战争前中国国内最先介绍世界概况的著作。“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开放风气,不仅仅浸润到了文化层面。水运交通便利的攀桂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培养造就了一批视野开阔、敢于创新的工商业人才。在客家博物馆大门对面,有一座客家民居崇庆堂。1917年,崇庆堂的黄诒荪,与海外华侨和县属亲朋集资,主持创建了梅县光耀电灯股份公司,第一次为古老的梅城带来了工业时代的光明。巷内黄屋的裔孙黄佑盛开设的裕隆泰钱庄,经营典当、汇兑等业务,在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都设有网点,是梅州近代金融业的雏形。将军馆原是将军第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区内,有大学校长馆和将军馆这两座一文一武的建筑,记录了客家儿女为中国的文教事业和民主革命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中将军馆所在的纯厚楼,其原主人之一就是一名将军。攀桂坊杨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其祖屋四冶第就在黄遵宪故居荣禄第、人境庐的对面。四冶第后裔人才辈出。在文举方面,早在乾隆年间,杨勋就考中进士。其弟杨熊、杨照一同考取了乾隆十三年广东乡试举人。道光十九年,杨炳南、杨时南兄弟再次同时中举,成为双魁,所以他们所在的分居命名双魁第。直到清末的1898年,双魁第后裔杨沅还考取了进士,成为了科举时代梅县的最后一位进士。在武将方面,出现了武进士杨奎猷、中将杨少穆等人。纯厚楼原主人之一杨幼敏是一名将军,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中将参东编遣区第一师参谋处长、参谋长,陆丰县长、梅县县长等职,1936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站在纯厚楼前,记者发现,纯厚楼以正大门为轴,左边有一个横屋和一扇门,而右边却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右不对称的结构呢?这里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当地富户杨谦楣想在此地建房,有钱但是用地不够,于是请求时任梅县县长的宗叔杨幼敏出面,协助买到了地皮,建起了纯厚楼。杨幼敏的儿子、下市话传承人杨伟煊向记者介绍道,房屋建成后,按照协定,两家分了房。杨谦楣家是富户,所以在正门左侧多建了一横屋,而他父亲虽是县长,家里并不富裕,没有能力在另一边建起横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纯厚楼,属于左右不对称的结构。

作用价值

经国家文博专家们考证,其是国内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馆刊《客家文博》是国内专题性挖掘、整理、研究客家历史文物及客家民俗文物的学术刊物。中国客家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历史文化,构建了全球客家人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参观信息

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接待观众限额5000人次,观众须凭票及接受安全检查方可进馆参观。二、免费提供语音导览服务和中文定时讲解服务。主馆基本陈列:上午10:00,下午15:00;黄遵宪纪念馆:上午10:30,下午15:30。三、预约讲解须提前1天,如需讲解预约请查询官网具体详情。四、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和宠物进入场馆。大件物品请寄存,贵重物品自行保管,凭证取回物品。五、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请勿丢弃杂物,严禁在馆内吸烟。六、自觉遵守参观秩序,请勿大声喧哗、追逐嬉戏。七、请勿触摸展品,挤压展柜。如有损坏,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八、使用多媒体请仔细阅读说明或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操作。九、展厅内严禁摄像,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十、为保障观众安全,馆内设有闭路监控。十一、1.3米及以下儿童须由家长陪伴免票参观。十二、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须由成年家属陪同参观。十三、衣冠不整者、醉酒者及精神性疾病患者谢绝入馆。

交通线路

中国客家博物馆地址:中国广东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大道2号(可乘1、2、6、12路梅州公交)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