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祠
陈白沙祠在江门市郊白沙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成为江门市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品牌。1985年,江门市政府拨款大修陈白沙祠并辟为陈白沙纪念馆,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 中文名称
- 陈白沙祠
- 地理位置
- 江门市郊白沙村
- 著名景点
- 贞节堂、崇正堂
- 建造时间
- 1584年
景色特点
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门前木石结构牌楼,立面三间,四柱三楼。楼上有檐,檐下有玲珑致密的斗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雕饰,是广东现存的精巧明代牌楼。祠内有前门、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均为一进四座挂两廊的建筑。风俗习惯
春节有大型传统庙会,敲钟迎新年成了人们的习俗。每年农历年三十晚,人们云集玉台寺,等待新年钟声的响起后,上头柱香,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安康,每年10月举办"赛龙舟"。重阳登高,五邑人向来重视。近年来,此风尤盛,光江门、会城及周边地区,每年重阳登圭峰、上叱石的人,数以十万计。陈白沙祠位于圭峰山风景名胜区北面,距体育运动公园景区仅5分钟车程。陈白沙是明代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创办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以"学贵自得,以自然为宗"的思想体系开明朝儒心学先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陈白沙生前被人们尊称为"大儒"、"圣人",他辞世后60年,当时的皇帝祭祀孔庙时,追谥他为"文恭公",在广东历史中仅有白沙先生获此殊荣,故有"岭南第一人"之称。据石刻碑文资料记载考证,陈白沙祠的遗址在江门和新会两地之间,至少曾建有三座。在江门陈白沙乡祠中,现存有几块白沙祠的碑记石刻,其中一块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林俊撰写的《祭白沙祠记》碑,但这块碑记非本祠的。因江门白沙乡祠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八十五前没有江门白沙祠。那么[明]正德元年的白沙祠建在何处?碑文中没有记载,在《白沙子集》中,查到“原在北门,后迁马山”的附录,这与现存江门的碑记是同一祠的两碑,应是新会北门的碑记。由此可证,第一座陈白沙祠最早是建在新会北门。另外,在白沙子集的附录里有一篇题为《马山祠记》的碑文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监御史黄如桂所撰,是一篇重修白沙祠的碑记。是白沙去世后四十九年修建在新会马山的第二座陈白沙祠。由于年代久远,时代的变迁,这两座祠已烟没无存,但它的碑文尚在,可作资料的佐证。第三座陈白沙祠(现保存的)位于江门市的白沙,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白沙去世后八十四年,由何维柏、陈吾德、袁奎、肖端等发起捐建的。按建祠碑记所述,证实祠并非诏命所建,奉诏的可能是另有其它建筑物。江门白沙祠经过[明]崇祯十三年、[清]乾隆间有过重修记载外,其余的重修时间已不可考。- 双辽 1八一水库
- 梨树 2叶赫那拉古城
- 伊通满族自治 3伊通河
- 铁东区 4叶赫部城址
- 公主岭 5秦家屯城址
- 梨树 6二龙湖古城遗址
- 梨树 7偏脸城城址
- 铁西区 8四平战役纪念馆
- 伊通满族自治 9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0报国普乐寺
- 伊通满族自治 11伊通满族民俗馆
- 梨树 12偏脸城遗址
- 梨树 13转山湖水库
- 双辽 14郑家屯博物馆
- 梨树 15二龙湖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6环碧山庄
- 伊通满族自治 17大孤山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8伊通火山群
- 伊通满族自治 19伊通碑碣戏楼
- 伊通满族自治 20阿木巴克围场
- 梨树 21伽蓝寺
- 铁东区 22二郎山庄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23柳条边
- 公主岭 24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 梨树 25梨树偏脸城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