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横沙书香街
首页  > 广东  > 广州  > 黄埔区   »  横沙书香街景点介绍

横沙书香街

横沙书香街
横沙书香街,长约260米的街道,在广州市黄埔区横沙村南部,这里藏有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53家私塾祠堂,街道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书香街。
中文名
横沙书香街
地    址
广州市黄埔区横沙村南部
街道长
260多米
私塾数量
53家

历史沿革

横沙书香街历史悠久,相传宋代大学者朱熹曾在此定居讲学,如今此处还有一座朱氏大宗祠,内挂朱熹的画像,宗祠周边也居住着朱熹的后代;清代大文人罗雪谷是横沙乡人,当年他在书香街的私塾苦读成才,据说他看过画师的画后能画得分毫不差,听过琴师弹的曲子后能照样弹出,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的琴师。这条古街内还曾策划过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1925年,中共地下党员罗绮园在书香街的“壶天罗公祠”里组织开展地下活动。罗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成立了当地第一个由党领导的农民协会,组织参加广州起义农民赤卫队。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打响第一枪,罗绮园率领横沙乡农民赤卫队参加起义,岂料队伍刚开到石牌村,就接到起义失败的消息,他们只有四散躲避。

建筑特点

黄埔横沙书香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街道内由85间古老房屋组成。横沙书香街内有价值的建筑很多,其中较突出的有:壶天罗公祠:民国14年(1925),在壶天罗公祠内设有横沙小学校。中共地下党员罗绮园在此以教师职业作为掩护,秘密发动附近乡民开展农会活动,宣传革命道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警备司令部设在壶天罗公祠内。月圃居室:月圃居室为慈禧太后的琴师罗雪谷居住的地方。罗雪谷是清末横沙村人,不但善于弹琴,而且精于绘画。至今仍挂在“月圃”客厅上的罗雪谷自画像,神韵依然。他居住在横沙书香街时,自称他的祖居为“月圃”,这两个字是雪谷自题的,并命石匠镌刻作匾,悬于门楣。功甫家塾:功甫家塾建于民国初年,是一间庭园式的大宅,前门是一座更楼式建筑,穿过前门是一个占地约300平方米的花园式院落。院子的西北面,有古井一眼,井边有一株槟榔树;东北面有一株古玉兰树,树高数丈,状如华盖;东边的高墙中间,用石灰塑的一个直径有2米的大寿字,寿字两旁有一副对联。上联为“隔岸晓烟杨柳绿”,下联为“满园春色杏花红”。庭院西边尽头,便是功甫家塾的主体建筑。主楼大门麻石相夹,门匾上书“功甫家塾”4个大字,刚劲有力。主楼左右分门厅,神厅和过廊相连。功甫家塾的建筑模式具有广州西关大屋的风格。福聚里(福聚直街):福聚里的内有朱澄的居屋。朱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四代玄孙,定居横沙朱姓的始祖。宋淳右年间(1241-1252)任江西吉安府庐陵教谕,南宋丞相文天祥便是他的学生。后来,朱澄转任广东盐运使。

文化

历史记载,横沙书香街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在这条约260米长的书香街里,曾坐落了85间家塾、书舍、公祠以及其他古建筑。为什么小小一条街会有这么多私塾?一般的看法是,当地读书风气长盛,家塾是旧时把教师请到家里来专门教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也兼收亲友子弟。昔日家塾今变幼儿园“日新家塾”始建于清代 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1994 年,横沙幼儿园迁入了这家私塾的遗址。这所幼儿园有100多名小朋友。罗氏大宗祠则变成了老人活动中心。罗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51年,距今差不多有300年历史。祠堂分为三进,村中许多老人都喜欢聚集在第二进的大厅中,或聊天,或打牌,宗祠已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横沙老乡当上慈禧琴师罗雪谷,清末横沙乡人。他少时即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强,看过画师的画,能照样画出,且十分逼真,听过琴师弹的琴,能照样弹出。因为他弹得一手好琴,被慈禧太后收为琴师。罗雪谷的自画像至今仍挂在“月甫”(罗雪谷居住的地方)厅堂上。专家考证后说,横沙村内的福聚里(现名为福聚直街)内有朱澄的居屋。朱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四代玄孙、定居横沙朱姓的始祖。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任江西吉安府庐陵教谕,当时的南宋丞相文天祥是他的学生。后来朱澄转任广东盐运使,他的儿子朱植娶文天祥的妹妹为妻。朱澄任广东盐运使几个月,病死府中。这时南方战乱频繁,灵柩不能回祖居福建,后人便在福聚里定居。

所在地

在广州市黄埔区横沙村南部,有一条260多米的街道,这里藏有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53家私塾祠堂,街道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书香街。黄埔区宣传部部长何世光透露,并说经过一番普查摸底,刚刚完成了一个保护规划,已为下一步整修提供依据。横沙书香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由85间古老房屋组成。家塾书舍有“日新家塾”、“英士家塾”、“功甫家塾”等,还有“罗氏大宗祠”等岭南特色古建筑,“福聚里”内有为追念宋代理学家朱熹第四代玄孙朱澄而建的朱氏大宗祠 。

沿途书社

乡村街道处处有家塾横沙书香街位于黄埔区横沙村南部,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走在街上,私塾一家接一家出现,“日新家塾”、“锦江家塾”、“广仁家塾”、“文清家塾”、“敬德家塾”、“留香家塾”和“斐士家塾”。此外还有一批古老的祠堂,如“罗氏大宗祠”、“德星罗公祠”、“银石罗公祠”等。除了私塾和祠堂,书香街还大致保留了古时风貌的巷和里,包括“长春巷”、“德福里”、“朝阳里”和“仁寿里”等等。据记载,横沙书香街成型于明清时期,以私塾风格和代出贤人而闻名远近。个中私塾风格各异:“英士家塾”门厅小巧,月门点缀,楹画相携,有清末名家所留书法;“文清家塾”则简洁大方,采光极好;颇具大户风范的“功甫家塾”,宅大庭深,里面分官厅、神厅,典型的西关大户风格。蟠江罗公祠内更是收藏了落款为“眉山苏轼”的“德邻堂”木匾。

文物的破坏

据调查,现今书香街仅剩十六间私塾,除罗氏大祠堂保存较为完整,“功甫家塾”、“斐士家塾”、“英士家塾”等只余残缺空壳,最有历史性的蟠江罗公祠不久前被人为拆毁,“德邻堂”木匾不知所踪。其余遗留古迹多被用于建新房,致使内里历史文物所剩无几。早前经专家验证,蟠江罗公祠内之“德邻堂”木匾,可使书香街的历史追溯至宋朝。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