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南方长城
首页  > 湖南  > 湘西  > 吉首   »  南方长城景点介绍

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South-Great Wall)又称为苗疆边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筑边墙70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上起王会营、下至镇溪修建边墙300多里,天启三年(1622年)镇溪至喜鹊营添筑土墙60余里。苗疆边墙全长达430余里。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镇竿镇边墙190里。1936年,苗疆掀起“革屯运动”,湖南省政府“废屯升科”,结束了在湘西140多年的“苗防屯政”制度。边墙体系被废弃。南方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这段长城是明清王朝对南方苗族镇抚的产物,涵溶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时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
中文名称
南方长城
外文名称
South-Great Wall
地理位置
中国湘西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开放时间
旺季:07:30~18:00 淡季:08:00~17:30
景点级别
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45.00元
著名景点
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夏秋为宜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湖南省凤凰县

历史

南方长城又称苗疆边墙。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镇压的产物。为了持续统治,持续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毒计。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这是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
  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约3000年前,苗族的先民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荆楚”之地,唐宋以后逐渐从洞庭湖溯沅江西上,到达湘西和黔东这个历史上称之为“五溪”的地区,因以腊尔山为中心,故又称“腊尔山苗”。他们与汉人毗邻而居,苗人多生活在深山野林,汉人居住在沿河和河水流过的平原。民间流传的歌谣:“官占城,汉占坪,苗家撵在半天云。”苗人的不断西迁和汉族的不断西进是同时进行的。而湘西凤凰一带成了苗汉文化的交界和拉锯地带。在这一地区,渐渐形成了“生苗”区和“熟苗”区,“生苗”即未受“教化”的苗人,田地不在赋税之内,人丁不在徭役之中;“熟苗”即被强制接受汉化,加入民籍,有国家户口的苗族。

发现

2000年4月下旬,凤凰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准备申报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程邀请了中国国家建设部古建筑专家赵景慧、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等10多人来凤凰古城进行全面考察。当时当地随行人员介绍“苗疆边墙”时,寻找了南方长城长达50年之久的罗哲文对此十分感兴趣,并爬上城墙进行具体考察研究。4月底,专家得出结论,认定该边墙即是南方长城。罗哲文称,他搞长城研究50年了,以往历史学家只是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中国南方也有长城,但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没能找到它客观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他认为,说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他进一步指出这仅仅是一个有关行政手续的问题。根据罗哲文教授的看法,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镇”(即今天的凤凰县)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因此该长城完全应该属于中国长城的一部分。

特点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规模

南长城共有13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仅凤凰县境内就有800多座。当时的驻兵一般约4000-5000人,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当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关、营来命名,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根据凤凰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志勇的回忆,他小时候的廖家桥镇就有边墙,并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在修建房屋、水库和渠道时就地取材,到20世纪80年代时已经拆毁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的保护状况也是如此,因此南长城大多是残缺的。苗疆边墙尚保存有作为整个军事防御体系指挥中心(总兵衙门)的城池(凤凰古城)1座,作为分指挥中心的古城址(乾州古城、吉卫古城)2座,古城堡10座,屯堡130座、碉卡47座,哨台311座、关门座、营盘寨4座,土石边墙残段85处,共计13185米。南方长城汛堡,又名城堡,10座,多设于重要关口,军事要塞,起着联系各屯堡,策应军事指挥的重要职能。城内一般设衙门、火药局等机构。驻都司、把总、外委等官职。以黄丝桥为例:黄丝桥古城堡位于镇竿城西南25公里处,地处湘黔边境,是湘黔通道的咽喉。清康熙年间移镇竿总兵驻五寨司后,古城称凤凰营,民国二年始称黄丝桥古城。屯堡130座,是指专为兵丁驻扎而修筑的城堡。屯堡也称屯卡,比汛堡小些。屯堡修建在重要山头和关口的高地,形体依山而异,有圆形、椁形、方形和不规则形,规模也因其功能不同而异,但传递信息的功能是一致的。堡寨四周垒砌石墙,设寨门2-4个,寨内主街分设2进、3进不等,石墙上修建连体的土、石结构建筑,大大增高了外围防御的高度,其中3层乃至4层封闭式的“保家楼”按需设置,个别还设置炮台,整个古堡寨就似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如林寨,当地百姓介绍就是古代储粮的堡寨,寨东门一口古井的碑文就记载:“……我林寨八仙井,明万历年间所创修……”。由此可见该古堡寨的修筑年代和当时内部设施的作用,以及与其坚固的程度才得以保存至今。哨卡311座,就地开取青色石灰岩叠砌,形制依山势而异,多呈圆形,开一门或两门,面积一般在300—5000平方米之间,依其规模驻守军民20—70户。它们均位于重要关口,必设炮台。四周墙体设望眼或枪眼,其功能除传递信息外,主要是阻截外敌,策应包抄、增援的作用。碉堡770座,是专门用于防守和进攻。按照修筑的标准,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墙身用块石砌成。哨台是专门用来巡逻和瞭望的岗楼。每座分为上下两层。苗区共设立哨台105座,凤凰境内就有85座。炮台是安放大型火炮的炮楼。例如竿子坪与乾州交界地就有一炮台、二炮台、三炮台,其外圈用青石垒砌,内中用粘土夯筑。哨所311座,是巡逻瞭望之所,其视野开阔,多建于关墙附近的高台地上。关门39座,是用以严守边墙界限的设施,择其险要地段,沿山历涧而建。在凤凰境内有名的关门有亭子关、安静关、铜锣关、报木关、靖边关、岩门关等。关厢,一般指设在城市内的主要街口要道。在城外,一些来往交通要道又没有隘口可守,就设立一些小型关门,故称关厢。关厢同样有门和楼房。凤凰城内就有6座。营盘寨4座,即舒家塘、林寨、八斗丘、拉毫营盘。始建于明代,古寨结构封闭,内部古建筑保存较好。2000年4月22日,罗哲文教授最终确定这里就是南方长城,引起国内外的震动。

修复及宣传

在南长城定论后,凤凰县政府和县委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和宣传活动。政府出资在永兴坪拉毫营盘段进行抢救维修,在2001年5月前共修复了1.78公里。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南长城2003年中韩围棋邀请赛”在凤凰县举行。相关单位耗资近20万元在南长城建起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围棋盘,是标准棋盘的5051.83倍,边长31.7米,总面积1004.89平方米。常昊、曹熏铉等棋手前来下棋,近千观众现场观看,并且上百余家媒体电视直播。有业余爱好者为表尊重之意,竟然花一个多月时间徒步前来。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45元/人

交通信息

从凤凰县土桥陇车站乘坐凤凰至阿拉镇的中巴车2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车票6元。

最佳旅游时间

南方长城地处湖南湘西地区,湘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16℃,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4℃-2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1.7℃-4.3℃。无霜期达240-288天。南方长城四季皆适合旅游,最佳时间为4-11月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