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阳楼
首页  > 山西  > 吕梁  > 孝义   »  中阳楼景点介绍

中阳楼

中阳楼
中阳楼位于孝义市中阳楼街道办事处古城(当地人称旧城)大街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之遗存。
中文名称
中阳楼
所属年代
清代
楼    高
23.14米
底层高
5米
二层高
3.64米
地理位置
山西省孝义市中阳楼街道

简介

一说起孝义的古城建筑,中阳楼当然是首选。而一提起中阳楼呢,一首民谣就荡漾在耳边:汾阳的塔,离天还有二尺八,孝义的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巍峨耸立的中阳楼作为孝义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中和位育、行孝仗义的孝义地标文化。中阳楼楼体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墩台之上。通穿四向。礅台设楼梯列碑刻,井藻绘文王后八卦图。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眺览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仞高2米,一色琉璃脊兽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匾14块,皆为历代境中书法名人手迹,牌匾文字南向一檐下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副木刻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中阳楼层檐迭峭,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牌匾四悬。楼顶脊兽奇特,流金溢彩,楼底碑刻6通,志记修葺事项。

历史沿革

据碑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毁,何年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又遭雷火,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中阳楼是晋中和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是孝义市历史街区及重大繁华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再现了这一地区市楼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这一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商业盛衰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楼内藻井富丽华美,结构合理,建筑彩画色彩艳丽,绘有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等有关人物故事,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人文历史

中和位育,这块匾也在非常显赫的位置,这四个字,他的来历是很浑厚的,来自四书里面的《中庸》,原文是这样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普遍规律,致中和,如果能达到中和,那么天地必定会正常运转,万物茁壮成长,这个中和位育把天地万物概论了,这个匾正好挂在中阳楼上,俯视了孝义人民几千年来,在孝义人民心中价值高。南下一檐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意思是孝义中阳楼连接着汾水和霍山,气势浩远。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更是道尽了孝义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侧匾书“南向斗”,“衔衡岳”,从南北方向面对南斗六星,连接着南岳衡山,突出中阳楼气势浩浩荡荡。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意思是孝义贯通大同和朔州,位于四周的中心。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宇”,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意思是中阳楼向北依靠北岳恒山,环绕着北极星,同样是气势雄伟。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为“孝为人之本”,下联为“义乃君之宗”。这幅对联准确折射出了孝义文化的核心---孝和义。别看“孝”和“义”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涵盖了家庭和社会范畴这两大方面。孝一般在家庭范畴里面,感恩父母,感恩晚辈,感恩家庭,义是社会范畴,交朋友,办事情要义,孝和义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他概括了人间全部,一个孝,一个义,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为人,一个处事,所以行孝仗义是中阳楼的一大特色。楼内存碑六通,其中一通为中华民国五年所立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碑载:“自汉唐西河设郡,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麋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期间,然孝义虽郡城之保障,而平霍襟前云朔控后久以为南北孔道此中阳楼之命名所由起也。”反映了中阳楼所处环境是历来文墨、商人往来必榻之地,折射出昔日之繁华。其余五碑皆民国所立功德碑楼内存碑六通,其中一通为中华民国五年所立《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碑载:“自汉唐西河设郡,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麋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期间,然孝义虽郡城之保障,而平霍襟前云朔控后久以为南北孔道此中阳楼之命名所由起也。”反映了中阳楼所处环境是历来文墨、商人往来必榻之地,折射出昔日之繁华。其余五碑皆民国所立功德碑。中阳楼是晋中和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是孝义市历史街区及重大繁华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再现了这一地区市楼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这一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商业盛衰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楼内藻井富丽华美,结构合理,建筑彩画色彩艳丽,绘有《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等有关人物故事,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

该楼集建筑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为我省少见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建筑之一。

结构特点

楼施以永定柱造,一至三层设回廊,二檐为平座檐,二、三层廊柱立于下层抱头梁之上,由下往上各层内收,造型美观,比例协调。各抱头梁与内柱相错,设于内柱平身斗拱之上,保证了金柱的完整性和坚固性,结构特殊,是楼阁建筑中少见之结构。各层内设兰、普均与金柱交插,形成圈梁,各层角廊柱脚设有脚梁,结构稳固。楼各檐均设斗拱,由于抱头梁未插交与金柱,故一至三层斗拱均不座于平柱头之上。一层内顶部设藻井,由七踩三翘斗拱层层叠起,中绘八卦图案。一层斗拱内外三踩单昂造,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五攒;二层斗拱内外三踩出单翘,材宽70 毫米,高155 毫米,各面平身科四攒;三层斗拱内外五踩重翘,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三攒;顶层斗拱七踩三昂,里转七踩三翘,材宽80毫米,高180毫米,各面平身科两攒。顶层屋架十字歇山,于各角至脊檩中部设角戗支撑,檩中设垂莲柱。屋顶设黄、绿色琉璃脊吻,造型美观,制作精制。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