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峰

天马峰,主峰海拔421.5米,《南岳志》称屏障峰,因形似南岳北向之屏风。也叫峡峙峰,是湘潭县花石、茶恩寺与衡山岭坡三镇交界之天马山主峰,距湘潭市区70余公里,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 中文名
- 天马峰
- 主峰海拔
- 421.5米
- 地 点
- 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石坝乡
- 姊妹峰
- 18座
名称由来
李殉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白石为屏障”。清文人李杞柳亦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屏嶂永参石禀旁”。而清雍正文人易贞吾则作《南岳七十二峰赋》曰:“屏嶂有仙鹤报晓”。屏嶂峰所在的天马山,形似骏马,所以县人称天马山。相传有一天,朝廷派官兵来捕杀一位敢于反抗朝廷、为民请命的“小天子”。玉皇闻奏,忙派天马下凡搭救。谁知,天马来迟,“小天子”已被官兵杀害。玉皇大怒,于是把天马贬放在这里。据清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天马山,在城西百四十里,或以为祝融之一峰也。”而民间则形容说,“头在南岳,尾在湘潭”,“马吃衡山草,屙屎肥湘潭”,“南岳山是姐,天马山是妹,琵琶山是长不赢的驼子背”。景区概况
天马峰 主峰海拔421.5米,似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上有“老虎崖”,是一奇形石洞,晴蒸岚黛,阴含风气,如土囊之口。说是古时有猛虎出没,所以叫“老虎崖”。明末清初文学家、美术家、书法家王岱游此,诗兴勃发,吟《渡花石登天马峰》诗曰:“半夜岩风雪满舲,一横烟障隔如屏。寒深塞断荒鸡语,云重峰余天马青。路入幽岩梅早发,地当名岳气多灵。闻钟不敢攒眉去,为有溪头惠远亭。”峰西半山腰与峰巅之间有李仙祠。据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李仙,不知为何代人也,但自明以来,祀为山主。”祠建于明代,重修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十一年(1905年)。祠门横额刻有:“天马名山”,两旁联曰:“天心复见;马首盛瞻。”祠内存有石刻《重修李仙祠碑记》,因年久风化,字迹难辨。清江西玉山知县唐世徵游此,感慨系之,吟诗《天马峰谒李仙祠》(七律)曰:“七十二峰君当几?百余里外一峰青,寒云界断桑麻路,乱石都如鸾鹤形。自幼劫灰曾不到,此间草木亦多灵,长馋定许为侬荷,遥盼抢溟悲短翎。”此峰盛产青石板,纹路细腻,质地坚韧,琢磨可鉴,能与汉白玉媲美。据光绪《湘潭县志·山水》与1948年《湘潭文献》第23期载:“天马山,昔年石工采攻青石,积岁成岩。”青石大多用作建筑装饰材料,或加工成石人、石马、石狮、石虎等工艺美术制品,石制品还有石砚和磨刀石,学生用石板,畅销国内各地。“观音坐莲”石像,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山腰以下,茂林修竹,一片青葱,历来是县境竹木产地之一。有好山才有好水,天马山上流下的淳淳的清澈溪流汇成涓水的一部分,也造就了“花石豆腐、石坝(天马峰山脚为石坝乡)米酒”的美名,是湘潭著名土产。山的两面为两种截然不同现状,靠衡山一面不同意以开采石矿而破坏生态使山林植被得到保护。靠湘潭的这一面由于天马峰被以荒山为由承包给私人进行机械挖掘开采石矿,天马峰已变为千疮百孔。愿湘潭有识之士能为之呼声,成就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写照!附天马峰现状图:-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关索岭—御书楼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 2镇宁城墙
- 平坝 3天台山伍龙寺
- 西秀区 4安顺文庙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5花江铁索桥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6关岭花江崖壁画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7紫云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区
- 普定 8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 西秀区 9宁谷遗址
- 西秀区 10云山屯古建筑群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1顶营司城垣
- 西秀区 12龙宫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3坝陵河大桥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4关索岭双泉寺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5关索岭古驿道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 16犀牛潭峡谷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7关岭天星洞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18溶洞群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19天星桥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20石头寨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1红崖天书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2红崖古迹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3关索岭灞陵桥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4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25乐安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