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心墓
王葆心(1867—1944),字季芗,号晦堂,罗田大河岸古楼冲人。1890年起,先后受聘为潜江传经书院、黄梅调梅书院、罗田义川书院院长。1903年乡试中第三名举人,拣到知县。光绪三十三年举贡考试名列第一,不久,调往京都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纂,后任学部主事,并被礼部聘为礼学馆纂修。1944年病逝。葬于罗田县大河岸镇滚石拗村的莲花地。王葆心先生茔墓保存完好,199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葆心墓是195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嘉其学行”而修建的。墓门两旁刻着董必武题写的挽联:“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有关王葆心生平的墓志铭亦清晰可辨。罗田县人民政府1985年立下的一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插在坟头上!墓门前一两炷烧残了的香烛,表明仍然有人记得他。王葆心,字季芗,一字晦堂,1868年出生于古楼冲一个耕读之家,自幼读书勤奋,由县学增生,而至府学秀才,再入省城两湖书院,修业5年,于1894年夺取优贡。时以学冠诸生,蜚声江汉。相继被钟祥博通、潜江传经、罗田义川、汉阳晴川等书院聘为院长,后任汉阳中学堂、两湖优级师范学堂教习。1903年考取举人(第三名),赴礼部任职,兼京师书报局总纂及京师优级学堂教习。民国后,历任湖北革命实录馆总纂,湖南书报局总纂,北京图书馆总纂。1923年回鄂,先后任湖北国学馆馆长,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通志馆馆长。抗战爆发后,通志馆随省府迁恩施,王葆心年迈不能随往。武汉沦陷,他遂避乱罗田老家,携书6万余卷回乡保存。期间应邑人之请,主修罗田县志。1944年,因抱病登天堂寨考证古鸠兹国(。感冒风寒,竟一病不起,享年76岁。在湖北历史名人中,王葆心占有重要一席。他是晚清民初全国著名的爱国学者,被董必武同志称为“楚国之宝”、“今人所师”,深受国人的尊崇和缅怀。
- 江汉区 1中山公园
- 武汉 2磨山
- 江岸区 3吉庆街
- 武昌区 4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 武昌区 5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 黄陂区 6木兰天池
- 汉阳区 7古琴台
- 江岸区 8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 江汉区 9武汉江汉关大楼
- 黄陂区 10大余湾
- 黄陂区 11盘龙城遗址
- 江夏区 12湖泗瓷窑址群
- 武昌区 13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江汉区 14武汉中山公园
- 武汉 15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 黄陂区 16云雾山
- 蔡甸区 17武汉九真山
- 黄陂区 18木兰山
- 武昌区 19湖北省博物馆
- 汉阳区 20月湖
- 武昌区 21武汉长江大桥
- 江汉区 22武汉"二七"纪念馆
- 黄陂区 23木兰湖
- 黄陂区 24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 江夏区 25槐山矶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