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墩战国古墓群位于枣阳市吴店镇赵湖村,由9座大中墓葬封土堆组成,国家级文化瑰宝 ,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墓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全国已发掘的楚墓中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车马坑,湖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夫妻墓,墓葬规格都在封君以上。
- 中文名
- 九连墩战国古墓群
- 出土时间
- 2002年
- 级 别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
- 襄阳市枣阳境内吴店镇东赵湖村
- 规 模
- 全国规模最大楚墓群
- 年 代
- 战国时期
九连墩简介
九连墩战国古墓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处的一条土岗上,由9座南北走向的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组成,绵延约3000米。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九连墩战国古墓群发掘的情况来看,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车马坑古墓群。已出土的部分文物中有数量惊人的战车,而且车轮牙、车幅、车轼、屏泥等都基本保存完好,车身上的油漆和文饰都清晰可见;这座墓葬还是罕见的真马陪葬,马匹的尸骨保存的也很好。
专家认为,这个古墓是2002年全国继湖南里耶秦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对整个墓葬主的身份认定还要等到对该墓的出土文物进行综合鉴别与研究后,才能做出判断。
九连墩一、二号墓发掘工作结束后,省博物馆、文化馆部门及地方旅游部门就九连墩的善后及出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多次磋商,已经拟定出初步方案,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九连墩楚墓陵园建设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该景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一号车马坑的原址上建成九连墩博物馆,具体分古墓坑、车马坑展室、文物陈列室、古乐演奏厅、楚文化图片展览厅,形成集放映、演示、真车马现场表演、仿真文物出售等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二是对其他8个古墓群实施封闭管理,进行整体性保护,景区以柏树为主,在适当的地方规划建设楚文化风情园、楚园民居、楚园农耕、楚国古战场、楚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复原等。按照国家三A级旅游风景区的标准完善旅游设施功能,形成吃、游、购、娱、行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九连墩墓群
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以西,东周墓群,北纬N31°59′16.37″ 东经E112°50′9.50″。现存大中型墓冢九座,呈南北向排列。2002年底对一、二号墓及车马坑进行了发掘。其中一号墓,残存封土高5米,墓坑平面长方形,方向105°,斜坡墓道。坑口东西长38.1米,南北宽34.8米,深12.8米。坑壁设14级台阶。葬具为二棺二椁,外椁以隔板分为五室。二号墓,残存封土高1.4米。墓坑平面长方形,方向107°,斜坡墓道。坑口东西长34.7米,南北宽32米。坑壁设14级台阶。葬具为二棺二椁,外椁以隔板分为五室。据介绍,从兴隆至吴店,一字摆开有9座坟墓,绵延有5公里。由于这些墓葬均建在山包上,站在这9座坟墓的任意一座上,依次可以看到另外的坟墓。
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孝襄高速公路正好经过此处,孝襄高速公路是湖北“大三角”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一边。途经孝感、随州、襄阳3个省辖市的7个县(市、区),主线全长243公里。为了避开九连墩墓地,专家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从1号主墓的附墓正上方通过,不得已才有这次发掘。九连墩古墓出土物品
古墓群特点
九连墩战国楚墓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首次发现了楚墓有十一个古墓的陵园遗址。
二、是青铜四中鼎是科学发掘出的最大的鼎;各类乐器齐全,尤其是如此规模的成套木制乐器还是第一次。
三、是发现了1000多支竹简,数量之多是少见的。
四、是车马坑的规模为全国同类型之最,由此震惊国内外。
楚墓到底与代表中原地区文化的墓葬有哪些不同呢?从九连墩战国古墓,可以看出战国楚墓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战国楚墓一般均为土坑竖穴,很少为洞室墓,方向有较强的规律性。中层贵族以上的楚墓,墓坑上都有封土。九连墩在当地就是九个突出地面的土岗的俗称。封土的大小一般预示着墓的大小和墓主人生前身份的尊卑。封土和填土均经夯打,靠近棺椁均填青膏泥或白膏泥,用以密封,保护棺椁内物件。墓愈大,封土、填土选择愈严格,青膏泥或白膏泥填得愈厚。在已发掘的6000多座楚墓中,均不见墓棺椁上土中有积石积炭情况。这是楚墓与中原地区墓葬的一个显著区别。
拥有台阶和长斜坡墓道也是楚墓与中原地区大型墓葬的一个区别。战国楚墓的墓圹,中上层贵族往往有多级台阶,台阶一级一级往下收缩,直至棺椁。这种台阶可能与防止崩塌有关。在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区修建大型墓葬,掘进较深,就容易崩塌,只有做成台阶状。在一些地方,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不便向地下掘进较深,台阶除了向下挖掘数级,还从平地向高处一级一级夯筑出来。显然这是为了表现一种传统的制度,即为了显示身份。墓主身份越高,权势越大,墓坑越深,台阶越多,墓道越长。而平民墓则一般无台阶。
湖北枣阳战国楚墓中较高层的贵族一般椁分多室,棺有多重。九连墩战国古墓发掘的1号墓就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椁室。而安徽寿县楚幽王墓据反复推测,椁多达9室,以及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墓与江陵天星观1号墓椁分7室,椁室一般为长方木垒成。楚墓中的棺也多为外中内多重多层。
枣阳战国楚墓中随葬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兵器在品种、数量、类别上与洛阳等中原地区比都比较多,特别是剑随葬非常普遍。从上层贵族到一般平民都喜欢用剑。如江陵天星观1号墓出土剑32把。数量众多的精美漆器也是战国楚墓的一大特征,身份较高的贵族,几乎每墓必备漆木器。考古专家分析,在九连墩战国古墓相信也将会有大量剑和精美漆器出土。
出土文物
九连墩战国楚墓一、二号墓发掘文物1000多件套,包括从1号墓挖掘青铜器鼎、磬、镬、人擎灯和玉壁、石质编钟等价值极高的精美文物;并发掘出竹简1000多支;从2号墓头厢里发掘出一组木制礼器,有簋、缶、豆等;还发掘出两个大型车马坑,1号坑33乘车,2号坑7乘车,共80匹马。
墓主身份推测
唐国国君
九连墩战国古墓的发掘工作层层深入,尘封了千余年的历史就要揭开,但对墓主人身份的确认仍然是疑雾重重。多数考古专家表示,墓葬规格应在“封君”以上。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也表示,九连墩墓主身份应当是在楚国“封君”以上。据介绍,“封君”是当时楚国的核心领导层成员,由楚王赐予封邑,在封邑内享受征收赋税,衣食住行方面自给自足。“封君”不仅占有封地,经济上拥有特权,而且拥有自己的武装,可以在自己的封邑内筑城建邦。“封君”死后,葬在自己的封邑内。
当地长期关注楚文化研究的枣阳市党史办主任肖忠勇也提出了一种推测。他认为,九连墩古墓墓主与当年的曾侯乙墓主人曾国国君的身份相近,墓主人很可能也是当时楚国附属国唐国的国君。对于墓主身份的确定,考古专家表示,保存完好的楚墓中通常会出土竹简,如果九连墩古墓在棺椁内随葬的竹简、棺板上有明确文字记载,那墓主人的身份将很快得到确定。
楚国无头将军
传说是楚国无头将军墓,因他在前线吃了败仗,被楚王所杀,但楚王后悔,就以一金头厚葬了这个将军。这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战国时楚将唐蔑。这个墓葬很可能是齐楚垂沙之役中战败的楚国将军的墓。在距该墓不远处还发现有东周城址,而湖北枣阳在春秋时代就是唐国的故地。唐蔑很可能是该地的封君或是出生地在此(唐地),则称唐蔑。再说齐楚垂沙之役,垂沙在今河南唐河县,双方在沘水(即今唐河上游)交战,楚将唐蔑等战死。枣阳离这个古战场(河南唐河)非常近,仅仅隔着一个桐柏山,也许楚国正是调动了方城以内的驻军与随枣地区的古唐地的驻兵进行作战的。可推想,楚军战败后,楚王怒杀楚国将领,后又因楚国随后发生庄矫起义,使楚国四分五裂,所以楚王在懊恼中厚葬了战败将士,其中就有唐蔑。
据《枣阳志》记载,枣阳唐虞夏商时属豫州,周为唐国,后属楚。秦置蔡阳县,西汉置舂陵侯国。至隋仁寿元年改县为枣阳。枣阳境内历史遗存较为丰富,较著名的有汉蔡阳故城遗址、汉舂陵故城遗址。九连墩距出土大型编钟的随州曾侯乙墓60公里左右,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相距不超过10公里。
古墓传说
枣阳县志上有“枣阳东南,有大坟数座……”寥寥数字的记载,而县志“墓陵”这一章记录较为详细:“道光甲辰(笔者注:公元1844年),吴店滚河北岸有古墓倾陷,乡人下视之,砖墙横长数丈,辕门三处,其内堙塞,不可入。此即古代所谓隧道也,非王侯不宜有此制,并闻附近乌金店等处如此之类甚多。”
在民间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的大臣,其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为此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被贪官污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曾因直面进谏,惹得皇帝不高兴,贪官污吏借此机会大加陷害,皇帝一怒之下,斩下了大臣的头颅。贪官污吏为解心头之恨,立即销毁了大臣的头颅。事后,皇帝幡然醒悟,悔恨自己错杀了忠臣,下令厚葬大臣,然而,再也无法找到大臣的头颅。为给大臣一个全尸,皇帝下令为大臣铸造了一颗金头。为了不让盗墓贼盗走金头,皇帝又下令,在大臣下葬的当夜,建造了九座相同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