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宣楼

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建安七子)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又名王粲楼。史料记载:仲宣楼始建于东汉,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毁于战火(民国初年),1993年,襄阳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仲宣楼、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一起并称“楚天四大名楼”。
- 中文名称
- 仲宣楼
- 外文名称
- Zhong Xuan Lou
- 地理位置
- 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
- 占地面积
- 650平方米
- 著名景点
- 襄阳城、襄阳护城河
- 楼 高
- 17米
- 地 位
- 楚天四大名楼
- 景 观
- 襄阳城标志性景观之一
- 相关人物
- 王粲
- 建筑年代
- 东汉
发展历史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刘表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宁,大批文学之士投奔襄阳,王粲也在其中。王粲虽与刘表是同乡又是世交,但政治上却未被重用。他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常于此攻书作诗,《登楼赋》即在此间所作。襄阳的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又名王粲楼。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以当时王粲居襄阳为据,取名仲宣楼,并派人到京城请朋友王世贞作《仲宣楼记》。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圮。乾隆版《襄阳府志·古迹》记:“荆州之江陵,安陆之当阳皆有是楼,然考其实当以在襄阳为确。”因王粲依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为表幕下参伍,自是左右不离。表卒后,王粲劝说刘琮降曹操,又是在襄阳。因此,刘表常同王粲登楼赋诗。明人王世祯,在修仲宣楼时特作一记,称襄阳建楼是为正。光绪二年修城时,得赵兆麟(顺治五年任都御史)“先生之风”(“先生”指王仲宣)四字于楼下,随之将赵兆麟手书嵌于楼内。原仲宣楼建筑已毁 。1993年,襄阳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 抚今追昔,岁月如歌,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襄阳有王粲和他的《登楼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史料记载:仲宣楼始建于东汉,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毁于战火(民国初年)。1993年于原址上恢复,双层重檐歇山顶,雄伟壮丽。整个仲宣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仲宣楼、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是“楚天四大名楼”。历史人文
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 襄阳仲宣楼原建筑已毁,1993年于原址上恢复,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襄阳王府位于襄阳城东南隅。历史上的襄阳王府占地非常大,根据《襄阳府志》记载,当时的襄阳城垣一周足有十五华里,王府的范围在城内占地十有二三。府南紧靠城垣,府北临东大街,八字大门,红墙绿瓦,煞是雄伟。- 玄武区 1红山森林动物园
- 建邺区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3美龄宫
- 秦淮区 4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5游子山
- 高淳 6游子山风景区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浦口区 8吴武状公祠门楼
- 栖霞区 9仙鹤观六朝墓地
- 鼓楼区 10龙江宝船厂遗址
- 浦口区 11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浦口区 12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溧水 13古蒲塘桥
- 秦淮区 14南京瞻园
- 玄武区 15太平天国天王府
- 浦口区 16六角井
- 栖霞区 17燕子矶
- 浦口区 18求雨山文化园
- 浦口区 19双井
- 玄武区 20南京城墙
- 浦口区 21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玄武区 22灵谷寺无梁殿
- 玄武区 23廖仲凯、何香凝墓
- 江宁区 24杨柳村古建筑群
- 浦口区 25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