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习家池
首页  > 湖北  > 襄阳  > 襄城区   »  习家池景点介绍

习家池

习家池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自汉晋以来,就成了襄阳市南郊的游览胜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全国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
中文名称
习家池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襄阳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9:00 ~ 17:00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习池、怀晋山庄、习氏宗祠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夏秋

园林简介

习家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习家池中圆台上建有重檐二层六角亭,俗称“湖心亭”。其周绕以雕花石栏,凭栏可赏出水芙蓉,悠然游鱼。

自然环境

习家池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域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域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历史遗产

习家池是本区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故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南宋尹焕重修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明正德时荆南兵巡副使聂贤,亦曾在池中筑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凯在大池东修二小池;同治时知府方大秒提名为“溅珠”和“半规”。 唐代,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还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习家池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亭北有习郁墓。三面环水,一面临水,山色苍翠,水光潋滟,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游人。习家池它背倚白马山,三面环抱。南望汉水,风帆隐现。远眺鹿门,山色苍然。园内楼馆台榭,参差栉比。绿枝佛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游习家池,有月更好。不论满月如镜,新月似镰,上看勾悬于亭上飞檐,下看游荡于池中清波。使你感觉到世界是那么宁静,那么悠闲,那么赏心悦目。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宴饮,喝得酩酊大醉,故称“高阳酒徒”,因此有高阳池馆。东晋时,习郁的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晋以后,习家池曾一度荒废。南宋嘉定宝庆年间曾加以修缮。明正德年间,抚民副使聂贤重修。明嘉靖时副使江汇又建习凿齿、杜甫两公祠。后又多次重建修葺,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习家池也是襄阳人春游和来襄阳的客人游历的第一去处。宋代时毁于兵灾,到嘉定年间又重建,新增庭堂、斋舍28楹,题匾为“习池”、“怀晋”,还在新建的院墙中间辟山门一座,题匾“习池馆”。明正德至嘉靖年间,在襄阳做官的副使聂览、江汇又对习家池作过全面修缮,增筑石台、石栏,新建“凤泉亭”,立习杜祠,祭祀习凿齿和杜甫。清道光六年(1826年)太守周凯又对习家池的亭台楼榭进行整修,改高阳池馆为“四贤祠”,祭祀习郁、习珍、山简、习凿齿。同治年间,襄阳知府方大堤对习家池也进行过一次大修,给泉池取名“溅珠”、“半规”。1958年以前,白马泉和习家池等景观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后来逐步被破坏得残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资对习家池进行了初步整修。习家池作为中国唯一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并使用和保存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的鼻祖,一定能再现其昔日美丽的历史风貌。

主要景观

习家池群山环抱,苍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不少游客来此参观白马泉、养鱼池和亭台等景观。现仅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景点,仍不失为览胜之地。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斗拱高耸,檐角翠飞,通高6.5米,正面面阔4米,檐柱为四角方石柱,坚固厚实,古朴大方。挑檐和额枋上遍饰象征吉祥的天宫赐福、万事如意、蝙蝠双至、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亭的四周有荷花池环卫。溅珠池呈半月状,下有泉眼喷吐,上有古槐覆盖,池中鱼儿游弋,步园临池,别有情趣。

交通信息

市内乘公交505路到乔湾站下车,步行15分钟左右可到。市内出租车前往约30元。

习池溯源

习郁所建习家池,着意渲染鱼池与范蠡的关系,隐然透露飘洒于江湖之志。以宅第和大、小鱼池为主体构成的习家池园林,背依青山,面迎碧水,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具备了后世园林所有的山水池泉、亭台楼榭、茂林修竹景物和诗、礼、史、酒、民俗、休闲、垂钓等文化内涵。明代计成的著名的园林学著作《园冶》将其奉为私家园林的鼻祖和典范。《园冶》在论述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写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这里的“构拟习池”就是指构建郊野园林要按照习家池的选址原则和建造格局进行。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习家池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发挥过郊游胜迹、祭祀贤达、传播佛教、灌溉水利等重要作用,成为文人雅士、官宦名流、黎民百姓来到襄阳的必访之所。习家池的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25~56),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并陆续“起钓台、置庐亭、造泉馆”,形成包括侯府宅第、园林、大小鱼池在内的园林式屋宅,当时已成为游宴名处。汉末,以士族子弟为主体的文人雅集逐渐兴起,出现了像“兰亭集会”、“金谷诗会”等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的吟诗集会活动,流风所被,以“游宴名处”而著称的习家池成为举办此类活动的理想场所。习家池清泉潺潺,曲水流觞,临流赋诗,一觞一咏,最是适宜不过。东晋时期,习郁后裔习凿齿从荥阳太守任上回到家乡襄阳,在故宅习家池及谷隐寺潜心修史,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他写下《襄阳耆旧记》,其人物、地理、历史等,无不描写生动、确凿史料,被后世史书广泛引用。习家池也益负盛名。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世说新语笺疏》兴宁三年(365),习凿齿邀请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释道安师徒一行400余人被安置在习氏宅第附近的白马寺,他在襄阳讲经弘法15年,创立了新的佛教学派“本无宗”,使襄阳成为当时全国的佛教文化中心。这些与名人名著相关的历史典故,使习家池不仅仅作为历史遗迹而存在,而且积淀和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至唐代,习家池所遗园林逐步变为游览胜地,被称作“高阳池”。文人雅士禊饮习家池屡有记载。到了清代,习家池禊饮成了常规活动,且经常由官方主持。频频造访的名人名家不惜如椽巨笔,屡屡写下光辉诗文,自南北朝至近现代,连篇累牍,蔚为大观。《襄阳县志》录重建习家池馆记中赞誉说:“全楚十八九而胜迹,名流都人士留连而慨慕者,习家池为最。”因此,对于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们来说,习家池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历史胜迹。其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诗酒文化、佛教文化,其影响早已播及全国。宋代时,习家池曾毁于兵灾,到嘉定年间又重建,新增庭堂、斋舍28楹,题匾为“习池”、“怀晋”,还在新建的院墙中间辟山门一座,题匾“习池馆”。明正德至嘉靖年间,在襄阳做官的副使聂贤、江汇又对习家池作过全面修缮,增筑石台、石栏,新建“凤泉亭”,立习杜祠,祭祀习凿齿和杜甫。清道光六年(1826年)知府周凯对习家池的亭台楼榭进行整修,在大池东修二小池,改高阳池馆为“四贤祠”,祭祀习郁、习珍、山简、习凿齿。同治年间,襄阳知府方大堤对习家池也进行过一次大修,给泉池取名“溅珠”、“半规”。1956年,习家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习家池又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保护和重视下,习家池,一座结合了汉晋庄院古风与中国郊野园林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注:习家池溯源部分参考资料《千年习家池》)

名家点评

明代计成在著名园林学著作《园冶》中论述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写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构拟习池”,就是指构筑郊野园林,要效法习家池。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地处襄阳市襄阳城南5公里的凤凰山东麓,是襄阳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之一,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

文学作品

诗辞

皮日休《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杜甫《初冬》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杜审言《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胡曾《习家池》古人来过即街杯,所贵愁肠得酒开。何出山翁持玉节,等闲移入僻乡来。欧阳修《高阳醉卧》群山如龙还故垒,襄阳迢递限一水。重关突兀当要冲,干载雄藩镇南纪。邮亭旅邸遥相望,象译交通经万里。舂陵豪士颇好奇,寻幽访古为娱嬉。玉缸酸醅似桐乳,卧沙白羊如灌脂。细调鹍弦协凤吹,与君共醉高阳池。高阳地边春欲暮,铜鞮坊里花如雾。惆怅山翁唤不醒,红日西沉汉江渡。汉江渡口将别离,拍手尚有拦街儿。小姬愿随游子去,骏马不受庸人骑。大堤烟柳易零落,岘首残碑委沟壑。鹿门高士久销沉,隆中老子不可作。明日东归谢所知,人生得意宜行乐。项安世《重过习池征鞍重过习家池,桥下泉声下索诗。待洗一杯春酒涴,为君吐出碧云词。薛 瑄《习家池》谷口一径入,苍山四面开。中有习池水,水碧无尘埃。泉源初喷薄,交流遂萦回。飞鸟镜中度,行云天外来。微风一荡拂,林影久徘徊。寒光空心性,俯玩何悠哉。爱此不能去,载歌写中怀。王士祯《习池馆》山公酩酊处,遗迹岘山头。院静寒山落,川明宿雾收。依然池上水,遥接汉江流。谷口微钟发,苍茫起白鸥。

散文

寻芳习家池 李春雷《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2日 24 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