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宝通寺
首页  > 湖北  > 武汉   »  宝通寺景点介绍

宝通寺

宝通寺
宝通寺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并且被列为国务院“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规模之大、殿堂之宏伟为武昌诸刹之首。
中文名称
宝通寺
地理位置
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
占地面积
11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
早9:00-晚5:00
景点级别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10元
著名景点
黄龙泉、白龙泉、乳泉、洪山宝塔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湖北省武汉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

历史沿革

初建

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初名东山寺,后唐贞观(627年-649年)年间易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为防范金兵南侵,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掸寺元代(1280一1291年),洪山宝塔建,塔高7层,巍峨壮观。塔内有台阶可攀 。元末万寿禅寺毁于战火,此后几经毁坏。1332年(元至顺三年)华实任该寺住持,毅然以复兴自任。他筹集几万缗经费,广求大木由江上运归。因原址地势狭窄,不宜扩建,乃夷山填壑,垒石为基,使基宽敞,大兴土木,l334年(元统二年)告竣。时人称新建之寺宇,“金碧髹彤,辉映林谷,宏模伟观,人天俱瞻”。随州、许州(今许昌)“三大洪山法席之盛,莫武昌若也”。有黄缙作《武昌大洪山崇宁万寿寺记》记其事。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桢就藩武昌,在蛇山之阳营建楚王府的同时,在洪山重建寺庙。其后楚靖王朱均讹在1457年(天顺元年)又大修大雄宝殿等建筑。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规模大增,并更寺名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修缮重建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大司马张朝珍、布政使徐惺先后增修,使殿宇宏伟,为“武昌诸刹第一”。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再次修葺。咸丰年间又遭兵燹毁圯。1865一1879年(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修复,规模远不及前,寺内现存建筑多为当时所建。辛亥(1911年)武昌起义时,革命军曾设司令部于该寺。民国年间,程潜出资进行维修,未及竣工即被驻军破坏。1932年,方丈问贤法师以同乡关系请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夏斗寅支持和援助该寺的复产重建工作,使寺中所失去的全部房产收回。当时该寺范围甚大,山门设于岳王台(今傅家坡附近)。并在城内龙神庙(今古楼洞民主路东打火机厂附近)设立下院,作为宝通寺行馆,专供进城办事僧人食宿。此时可能是该寺鼎盛时期,香火十分旺盛。1935年11月24日,已故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国葬礼在这里举行超度仪式 。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使宝通寺面貌焕然一新。1953年政府拨款维修宝塔及备殿堂,培植园林花卉,使其恢复旧观,并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翌年即由国家拨款全面维修,并召回僧众,恢复佛事活动,接待海内外僧俗各界人士,还设有僧伽培训班,培训各地来的青年僧众。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

交通信息

公交

武珞路地铁宝通寺站:59路、66路、401路、413路、503路、510路、518路、518路通宵线、521路、538路、576路、583路、593路、596路、618路、702路、703路、703路通宵线、715路、723路、728路、797路、804路、811路

地铁

宝通寺(Baotong Temple: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

主要景点

放生池、圣僧桥、东西厅、大雄宝殿、玉佛殿、经堂、禅堂等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叠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木亭、华严洞等

规模建制

寺院大小

寺院占地11万平方米,是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

建筑风格

过桥数十步为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殿前左右各立石狮一只,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左侧有一口大铁钟,清咸丰年间铸造,由城内铁佛寺迁来。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由弥勒殿后拾级而上,即可达大雄宝殿。殿内一口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大铁钟还是1240年(嘉熙四年)孟珙迁寺时铸造的,铁身铜缘,形体庞大,重约万斤,号称:“万斤钟”,其声雄浑,可传数里之外。大雄宝殿为正殿,供三位主尊,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殿中有归元寺住持昌明法师所书楹联一副: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出后门登山原有铁佛殿,殿内有铁佛二座,均为唐代遗物,系从城内铁佛寺迁来。此殿原为方丈说法处,殿下石砌暗道曾发现方丈说法用的锡杖。殿中银质舍利塔一座,八寸高,三寸宽,仿缅甸大金塔式样制成。此殿1949年前已毁于大火。再上即法界宫,为宝通寺前住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为恢复中国密宗,依唐密金刚部五佛曼荼罗修建。原建已遭破坏,如今维修复原。该殿右侧有华严洞,深丈余,原供有毗卢佛像,现无存。洞上建有华严亭,为游人休憩之所。最上为灵济宝塔,又称宝通塔或洪山宝塔。90年代初,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湖北省佛教僧才奇缺,许多大小寺庙长期空闲无僧人或无住持,这与湖北在佛教教育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近代以来,湖北有华严大学、法界学院、中江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其中武昌佛学院贡献最大、影响最大、创立了新型现代的办学体系。1994年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教协会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昌明在复校典礼上的讲话,处处声明该院的办学宗旨是对太虚的继承:“武昌佛学院创始人太虚佛学思想的正信精华:学佛必须先学做人,成佛必须先成人。我们办学宗旨就是培育僧才,振兴佛教。”传统的群体布局形制这种设计原是根据各个建筑物的功能联系又结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在处理各个建筑物的主及陪衬关系和掌握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上创造一个完整严密的群体形象。
  宝通寺建筑恰恰如此,进得山门到弥勒殿,顺阶而上到大雄宝殿,顺阶而下到玉佛殿、如来殿,呈起伏纵轴,依次向里发展,在纵轴线上,各各分布相对的建筑群,如山门两边的开阔地带,左边为树林,右边为空地,两者虚实相生,圣僧桥从放生池中间跨过,步移桥下,法物流通处赫然在眼前,门前的一对明代石狮相映成趣,拾阶而上为大雄宝殿,走过左边廊道,便是迦蓝殿,与之对称的是僧舍,玉佛殿款款卧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端庄宁静。
  这些小巧的建筑群有的独立在外,有的环抱主殿,它们之间隔而不断,通过精致的护廊巧妙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前后连带或加隔墙分成几个部分或周围墙环绕成为一个全体,形成一个院落塔群。布局井然有序。
  宝通寺在设计布局上重视的是群体组合的有机构成和端方正直。它着意于表现整个群体空间的秩序,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讲究顺序组成,营构出了无穷的自然圆融之美。传统的园林布局形式宝通寺的空间比不上南海普陀寺的气势恢宏,也比不上少林寺的博大精深。“其地不多,其贵亦不多”,它通过动静结合,步移景异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与香客,使人驻足间在“一枝一叶”中领悟“佛”的旨意和品质。正如东晋简文帝所赞“会必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向想。”
  宝通寺内的放生池、圣僧桥、东西厅、大雄宝殿、玉佛殿、经堂、禅堂等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叠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木亭、华严洞等足迹无一不体现一种内心的平静,它们对景和隔景的运用无不令人陶醉。对景的布局对景是指安排在游人正前方的一些景物。借以消除视觉中的寂寞感,这种手法即可以是主要景物的安排,也可以是散置在园内的点缀烘托和陪衬。
  宝通寺内的对景安排虽是人为,却带自然。山门处的空地,按寺院建筑的营造法则,应为钟楼、鼓楼,但却规划了生机盎然的树林和宽阔的空地,一高一低,一实一虚,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往返。大雄宝殿前后的两处法物流通处,即严谨又实用,人行期间,会有短暂的错然:是庙还是庙会?但那对石狮又马上将人的思绪拉回寺院的现实中,它既左右对称,又层次分明。
  穿过接引殿,迦蓝殿和僧舍分两厢排列,迦蓝殿为单体单层建筑,僧舍为三层群体建筑,迦蓝殿雕栏刻柱,色彩绚丽,而僧舍红瓦黄墙,简洁朴素,这两者一大一小、一简一繁、一高一低,不仅在视觉上弥补了空间、体积的不对称,而且更加烘托出大雄宝殿的雄伟肃穆。
  更加巧妙地是洪山宝塔,它高高屹立在洪山上,是当时武昌区的最高点,在城市建筑还没有高速发展的时代,站在宝塔上可以遥见蛇山之上的黄鹤楼。塔对楼,正是一个绝佳的对景,正所谓“相看两不厌”。虽然守塔的僧人告知,这是一个风水布局,但作者以为这正是规划者的高明之处,有了这洪山宝塔,使得宝通寺无论在平面空间还是立面空间上,都符合了点、线、面结合的现代美学范畴,也使得不大的宝通寺显得精致、稳重。

隔景
  隔景也是园林学中的一个名词。是园林分隔景区的一种手法。使本身不具备风景的内容,通过墙、数、窗、廊等各种手法形成不同的区域。这种手法就是为了使原本平淡的场面更加曲折变化。使游人感受不一样的兴致和惊喜。
  宝通寺也用了隔景的手法,但它却不是常见的人工制作的墙、窗、廊等,而是巧妙地借助山势,把其分成四个区:山门一弥勒殿、大雄宝殿一玉佛殿、祖师殿一罗汉堂、法界宫一洪山宝塔。山门开在一个平缓的斜坡上,站在山门往里看,圣僧桥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以至于后面的弥勒殿半隐在红墙绿柳之中,顺看这个缓坡,沿看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的台阶,才可以望见弥勒殿。初看让人以为宝通寺只有一个弥勒殿。拜完弥勒殿,殿后门却是一个陡坡,大雄宝殿就在这坡上,一阶一抬头,让人感到佛的庄严。参完大雄宝殿却见后面又一殿,原来著名的玉佛殿就隐藏在这层层楼宇中。玉佛殿并没有后门,宝通寺的轴线也似乎在此嘎然而止,然而它的左边有一个凉风习习的长廊,长廊尽头却又见步步石阶,顺山而升,站在这台阶上,祖师殿、罗汉堂、洪山宝塔由远及近一一呈列在山坡之上,苍松翠柏、山风阵阵、庄严肃穆中有透着天然的野趣。
  • 相关推荐